书籍 《廷臣》的命运的封面

《廷臣》的命运

[英] 彼得·伯克

出版时间

2023-05-31

ISBN

9787301340400

评分

★★★★★
书籍介绍

卡斯蒂廖内撰写的《廷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部“欧洲级”的伟大著作。作为一本贵族行为指南,它在出版后的三个世纪里风靡欧洲:在意大利出现了62个版本;仅在16世纪,就以6种语言在2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版。作为文艺复兴精神的体现,《廷臣》的文本已被后世许多学者研读,但其遍布欧洲的众多读者却很少受到关注。

本书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彼得·伯克的一部书籍史、文化史力作,讨论了《廷臣》一书被写作、出版、传播、阅读、评论甚至模仿的历史。通过对《廷臣》接受史的研究,作者揭示了《廷臣》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对欧洲的文学、艺术、风俗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展现出一幅近代欧洲的文化地图。本书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书籍史、文艺复兴的传播及欧洲文化整合的理解。

作者简介: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英国历史学家,当代著名新文化史家。曾执教苏塞克斯大学、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及伊曼纽尔学院研究员。著有《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制造路易十四》《知识社会史》《图像证史》《什么是文化史》《什么是知识史》《历史写作的新视野》《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和共同体》等。

译者简介:

闵凡祥,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际技术史学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ICOHTEC)执行委员会委员、波兰国家科学院主办《科学技术史》季刊(Kwartalnik Historii Nauki i Techniki)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史分会常务...

(展开全部)

目录
插图目录
前言与致谢
第一章 传统与接受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廷臣»
第三章 «廷臣»在意大利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廷臣》一书对于中国人而言还是太陌生了,基于这么一本陌生的书所做的研究可能未必能打动中国人。但是伯克的研究方法拿来套用到其他任何书上也是很有启发性的。
史学的写法,讨论的是知识社会学的问题
略平。附录作者名单,倒是可循此展开更精准的研究。
图书馆新书刚好有这本,于是紧忙借来一读。伯克声名在外,此书的宣传也是不遗余力,因此期待甚高。可以看出作者对材料的把握和付出的心血,对“接受端”的强调也颇有启发(但这是好多年前的书了,所以没那么新鲜了)。作者对《廷臣》版本,译本,改写,派生文本,读者地域和群体的讨论,可见功力深厚。但欧洲人名读起来颇费力。并且,略显琐碎。而作者开头提到要探讨的三个问题,文艺复兴的接受,廷臣一书的历史以及价值体系的历史,可能书籍史做的不做,但延伸出来的讨论似乎就不足了。作者前面提到存在一个口述传统支持着印刷作品的流通,即读者网络的问题,颇有趣,但实际的讨论并没有证明,当然这本是一个可以理解但很难系统梳理的现象。总而言之,不长,读来有些隔膜,但还是很不错的。
上世纪斯通《历史叙述的复兴》一文影响较大,历史学写作受到影响,或许此书的写作就是发生在这一背景下?历史叙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叙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