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重构契丹早期史的封面

重构契丹早期史

苗润博

出版时间

2024-01-31

ISBN

9787301347492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尘埃中,契丹早期史常常被中原文献的偏见与辽朝自身的政治叙事所遮蔽。本书以批判性的视角,重新审视这段被误读的篇章。通过对《魏书·契丹传》等关键文献的考辨,作者揭示了中原文献中华夏本位的建构与误解,以及辽朝自身叙述如何被政治权力所塑造。从《北史》的族类化归类到《辽史》的编纂问题,本书系统剖析了契丹早期史在文献记载中的扭曲与失真。作者不仅还原了契丹早期真实的历史面貌,更挑战了传统史观,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客观、多元的契丹历史图景。如果你对东北亚民族史、文献考据学或历史重构感兴趣,本书将带你穿越迷雾,探寻契丹早期史的真相。
推荐理由
《重构契丹早期史》通过对中原文献与辽朝自身叙述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契丹早期史在文献记载中的扭曲与失真,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著作。作者深入考辨《魏书·契丹传》等文献,指出中原文献的华夏本位建构与辽朝自身叙述的政治干预,力图还原契丹早期史的真实面貌。书中对《辽史》编纂过程的剖析,揭示了元朝史官对契丹早期历史的误读与拼接,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本书不仅重构了契丹早期史,还探讨了契丹历史归类演变、族源传说与民族认同等问题,是研究辽金史及北方民族史的必读之作。
适合哪些人读
对契丹早期历史和东北亚民族史感兴趣的历史学者
研究古代中国边疆和民族关系的民族研究者
关注辽朝历史和文献考据的文献学者
对史书记载批判性分析和史实还原感兴趣的学术研究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绪 言 三重滤镜下的契丹早期史……… 1
上篇 文本批判
第一章 他者镜像: 中原文献所记早期契丹史考辨 9
第一节 《魏书·契丹传》 的文本来源与叙述策略 10
第二节 从东夷到北狄: 中古正史有关契丹的归类变化 …… 26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方法和内容都很受启发,辽史天下第一人恐怖如斯,希望别被领导叫去铸勞…
连续看了作者三本书了。以文献学做民族史即使不是异类,也是罕见的学术进路,但《辽史》给了这个空间,也等到了优秀的学者。很多地方,比如所谓契丹各部名,本书采取了怀疑其存在的釜底抽薪之法,如果是精通民族语的学者,可能直接构拟古音,少的正是这样一份史源学的审视。但史源学不像语源学,可以通过语言本身的系统性来对冲语言使用任意性带来的偶然性,史源学如何解决著史者本身的偏好?何以辽等北族一直在进行汉化构建?是否无视了盖这一同等重要的过程?一边读,一边看到海登怀特、大卫柯泽、王明珂、詹姆斯斯科特、霍布斯鲍姆的幽灵。问题是,不会有人质疑英格兰历史虚构的一面,却注定会有人以本书质疑中国历史和历史记叙在当代政治中的合法性。我不至于说这是学术递刀子,但我想说,最高明的法官是知道有些案子在世界大同前是断断断不得的。
充分说明了史学之正义在于史料学,而史料学之正义为史料批判。相比史学故事的价值判断,文本的史料批判才是现代科学的核心。漂亮的史料考证实在是多,当然觉得苗润博用得最得心应手的就是从史料编纂的角度剖析史料的生成,当然其他史地、音韵、域外文献也没有短板。由史料论证可见有时候语言学语音对应之猜测确实只能是猜测,如王小甫的一些推测。读完之后再读『辽史』以及包括后世据『辽史』等史料近乎直录写的契丹史就能看到无数破绽了。实在是非常值得学习史料批判的方法。另外就是对意识形态变化下国史的变迁也能以古鉴今。
作者说他是在写权力,权力对历史的改造,对记忆的侵占。这很重要。考据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我作为同行,惊叹于苗老师的史料溯源的“技术”,而我作为一个人,不由得深思是谁夺走了我和“我们”的“历史”。
详细评论见长评
今年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书。读到最后可以用“坐立难安”来形容。读的过程中不断击节称叹,心里在喊“我的玛雅”,仿佛化身玛雅人。 具体内容不想多做评价,短评字数限制根本说不完。
《〈辽史〉探源》的作者,对于史源、史料辨析着力极深,初期史做减法处锋锐骏烈,颇有奔逸绝尘之感! 对于错漏百出之《辽史》,本书针对性体现于对于连续性、整体性强的建国叙事进行溯源辨析。(“……观点似乎都倾向于将不同文献系统的材料完全对立起来,进而做出非此即彼的判断,同时对于所采信的文献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却又无法给出合理解释”) 本书看点有三: 1.于大贺氏,古八部考辨(金元史家对于大贺与遥辇概念对接,反应传统史家的思维共性),图腾与祖望辨析,功力深厚。 2.辽代法统继承的追溯性与创造性(金于辽历史建构,如法统,如祖地),关于北族创立文法后巨大的社会、文化(记载文字与手法)转型其记载必然出现严重的隔离性呈现。 3.作者对于文献中“献”的重视程度(熟知掌故的耆宿)以及理解方式。
👍必看
若有有苗老师万分之一的资质也心满意足了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