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的封面

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

卢昌海

出版时间

2013-12-31

ISBN

9787302338215

评分

★★★★★

标签

科学

书籍介绍

关于太阳系及其行星的故事的书不少,这本绝对是质量最高的一本。作者文笔清新活泼,语言生动,让人看得欲罢不能。另一方面内容前沿,即便是老故事也含有新进展。剪裁合理,描述正确,太阳系的探险历史长久,研究枝杈极多,作者能择重点而讲,有极高的科学见解。是科学和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比如,天王星早在1690年就被记录过,为何直到1781年才被发现?“海王星档案”隐藏了重大秘密吗?冥王星缘何会被降级?遥远的奥托云天体有可能被观测到吗?太阳会有伴星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很精彩的解读。

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太阳系探索的武侠大片。相信每个读者都会爱上本书。

本书主要介绍人类探索太阳系疆界的历史,并对一些常被人以讹传讹或误解、夸张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与澄清。本书共分32章。其中第1章简单回顾近代之前人类对行星的了解,第2~4章介绍天王星的发现,第5~7章介绍小行星带的发现,第8~10章介绍天王星出轨之谜及天文学家们为解决该谜团 所作的早期努力,第11~16章介绍亚当斯与勒维耶对海王星的预言及海王星的发现,第17~19章介绍英法两国有关海王星预言的优先权之争,第20~21章介绍并分析由海王星档案所引发的新争论,第22章介绍寻找火神星的失败努力,第 23~27 章介绍冥王星的发现,第28~30章介绍柯伊伯带及其发现,第31章介绍行星新定义及冥王星的降级,第32章介绍奥托云及有关太阳伴星的猜测。

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动风趣,考据严谨深入,适合广大天文爱好者及大中学生阅读。

一口气读完了卢昌海先生的这本书,感觉好像是在与读者面对面座谈,又好像牵着读者的手,在科学和历史的领域内为读者导游,娓娓道来,用的是口语,大白话,调皮的网络语言,甚至现实的政治术语。作者掌握了非常丰富的物理学史和天文学史的细节,介绍得比我读过的任何其他天文学史书籍都更详细。作者在行文中,还经常穿插一些小问题,要求读者思考一些具体问题,做一些推导,或估计一些参数的值,使读者能够与作者同步前行。这也是很好的做法。

——北京大学教授 秦克诚

此书介绍了太阳系外围行星的发现,昌海将其历史过程娓娓道来,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 实际科学过程与哲学教科书上的理想化处理之间的差距,也可以更深刻地领悟科学发现的过程。这其中,还包括90年代因为意外地重新发现丢失多年的 “海王星文件” 而引发的人们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反思。同时也介绍了近年来人们在太阳系外围发现大量柯伊伯带天体 (KBO),以及冥王星因此丢掉 “行星” 称号的故事。从中学生到专业的天文学家,读这本书都不会觉得乏味,也都可以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不少知识。我向一切对天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推荐这本书。

——北京天文台研究员 陈学雷

目录
自序
引言
1. 远古苍穹
2. 乐师星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浅显有趣,吐得一口好槽,八得一手好卦。为海王星全因人类计算能力而发现感到激动,更有感的是Jane Loo和同伴在天寒地冻里观测,浪漫爆了~
本来这书我是想给四个星星的,但是我实在受不了书里面贯穿始终的“感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算一算”之类说法。我是感兴趣的读者,但是我完全算不来,而作者你又不在书后附一个答案。搞得我不上不下,很是难过。内容是好的,题材是好的,文字是好的,不好的是与读者的交流。
真正让人理解一个物理图像需要如何构造的:浩瀚的星海-----------万有引力------太阳系;质量关系模态
小时候从《少年科学画报》读到天王星和海王星被发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用激动人心来形容都不夸张。可是,也许因为作者本身是理科学者,全书文字功底一般,读来不够生动。
#t# 海王星的发现之争精彩堪比经度之战
所有专业问题一律假装看不见,就是看个热闹,很有趣!
非常引人入胜...讲述了太阳系中一些行星的发现历程,让我对科学和天文产生深深的崇拜,我感受到它们的光荣目的。
挺好的一本太阳系行星水金火木土天海冥王星的故事,特别是海王星的发现,只靠计算就能知道天体的位置,有点上帝视角的感觉,真的是一段传奇。
科学家写的科学史确实独具风格,卢老师的文字精炼明了,同时配有不时启发读者思考的小问题(反正我是蛮喜欢的哈哈)~ 本书前面三分之二的(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发现)部分,读起来颇有侦探小说的感觉,引人入胜、大呼过瘾! 科学探索之路确实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这也是其迷人之处~
太阳系行星探索记,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历程,其中海王星发现的曲折离奇,写得荡气回肠,补了追捕祝融星略过的很多细节。最后就是冥王星行星身份得而复失,自此太阳系八大行星尘埃落定。好书,值得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