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比较文学系谱学的封面

比较文学系谱学

王向远

出版时间

2009-10-01

ISBN

9787303104475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比较文学系谱学》描述的系谱中,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代偶发性的“文学比较”,为历史积淀期;第二个阶段是近代欧洲的“比较文学批评”,为学科先声期;第三个阶段由“比较文学批评”转换为“比较文学研究”,由此走向学科化阶段。学科化阶段的比较文学渐次形成了三种学术形态:第一种形态是法国学派的“国际文学交流史研究”即“文学史研究”,第二种形态是美国学派和苏联学派以理论建构为主要宗旨的“文艺学”形态,第三种形态是中国的“跨文化诗学”。“跨文化诗学”这一形态超越了学派的畛域,摆脱了此前比较文学各学派中的历史性与审美性、文化视野与文本诗学的背离,将比较文学由一种西方的学术形态与话语方式,转换为一种东西方共有的话语方式与学术形态,使比较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此,《比较文学系谱学》建立起了一个比较文学学术理论系谱,并在这一系谱中对中国比较文学做了定性与定位,对系谱中的有关流派、代表人物、理论主张、著述成果等,做了独到的分析评论。

《比较文学系谱学》是对比较文学学术史,特别是学科理论史的总体的、宏观性的、建构性的研究,旨在通过学术史的纵向梳理与学派学说的横向比较,为比较文学概括、归纳、整理出一个理论系谱。

王向远,1962年生,山东人,文学博士。1987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起担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方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中日关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近十年来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已出版《东方文学史通论》《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述论》《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翻译文学导论》《中国文学翻译十大论争》(与陈言合著)《比较文学一百年》(与乐黛云教授合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日本右翼言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结的病理剖析》等论著及《初航集——王向远学术自述与反响》13种。另有译著4种...

(展开全部)

目录
序(谢天振)
绪论
第一章历史积淀:古代朴素的文学比较
一、古代欧洲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二、古代阿拉伯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理清了比较文学学科史,不愧我王男神
王向远老师写书真的是清晰流畅,绪论用十多页把本书的写作动机、结构、思路与基本结论都和盘托出,正文每一章都是其展开的具体论述过程。纵向论述了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比较文学学科化阶段渐次发展的三种学术形态。横向兼顾了东方比较文学的发展。在纵横交叉的论述中体现了他对于比较文学方法的娴熟运用。最后在这一系谱中对中国比较文学做了定性和定位。… 比较文学这门学科让人觉得很难,固然因为比较文学对于研究者学识的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可能还是因为它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概念和理论都还在建设中,这样一方面要求学者大胆的提出概念,另一方面恐怕也必须对比较文学历史上的不同学派的概念加以区分梳理并进一步提升。… 王向远老师的好处就在这里,且他用字节省,结构严谨且清晰,论述深入浅出,读起来也十分轻松愉快。… …
如果你对你一门学科的理论敬而远之不能猝读的话,那就试试从这个学科的学科史开始吧~
7.29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兴起 发展 最后充满了自信 仿佛中国比较文学真的很牛了
没感觉···
比曹顺庆的学科史复杂、深入,但没曹的全面。
对了解和回顾比较文学发展的历程有益。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和一般的教科书比相对不那么枯燥,虽然没有具体的文本分析,但对各路理论的解读深入浅出,尤其是比较文学学科形成的孕育期和萌芽期那部分材料很充实。
入门必👍
一句话像读英语完形填空一样读好几遍,不是知识点就是能思考的话要么就是我看不懂啊,真•每二十分钟崩溃一次……甚至是每两分钟崩溃一次… 2020.11.17历时一年,终于看完了 ,不得不说有些理论电石火光之间觉得王真是天才
相对来说很简单,也很清晰,很适合梳理比较文学学科史和各学派的主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