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思想的苇草的封面

思想的苇草

何兆武

出版时间

2013-01-01

ISBN

9787303157976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本书汇集了何兆武先生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关于历史、哲学和文化等方面的学术随笔,大多围绕“传统社会如何走向现代社会”的主题而展开,共分为联大师友杂记、从思想史到历史哲学、思想的苇草、历史坐标的定位、关于“清华学派”、也谈学衡派,作者具有士人风骨,睿智深沉,颇多历史的深刻洞察,读来给人启发很多。

何兆武,1921年9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3年至1946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1956年至1986年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译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文化漫谈》、《西南联大的那些事》等,口述《上学记》等。

目录
学术道路
自述
联大师友杂记
从思想史到历史哲学
思想的苇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求学时期许多师友的启发,以及虽在战时却仍然相当丰富的图书与便利的阅读条件,容许我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难忘的时光。在物质生活极其艰苦之时,却往往能得到精神上无比的启蒙之乐。当时的校园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它给了学生们很大的自由度,可以自由转系、自由旁听,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同学共同生活在一起。我自己曾前后转过四个系,曾旁听过吴宓先生的“欧洲文学史”和“文学与人生”,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小说”,陈福田先生的“西洋小说”,张奚若先生的“西洋政治思想史”和“近代西洋政治思想史”,刘文典先生的“温李诗”,冯至先生的“浮士德”,汤用彤先生的“大陆理性主义”和其他的课程与讲演。
知识要由德行引导。没有哲学深度不能达到深刻的理解。席文:仅仅在我们回顾过去实际上所发生的事件时,决定论才是有说服力的,因为我们同样地知道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而当我们瞻望未来时,由于涉及人事的事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时我们就很难否认偶然性的巨大作用了
“重提一个老问题”文中提到历史的二律背反:“历史自身就是一个充满了两重性的悖论。既然历史的行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要下定决心去创造历史就是不可能的事,也是毫无意义之举。反之,如果历史是人的创造的结果,那么他就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而也就谈不到什么必然的规律。”。席文( Nathan Sion)教授说:“我个人的观点是,仅仅在我们回顾过去实际上所发生的事件时,决定论才是有说服力的,因为我们同样地知道有哪些事情没有发生。而当我们瞻望未来时,由于涉及人事的事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时我们就很难否认偶然性的巨大作用了。换句话说,每种结果都必定有一个原因,但是历史学家却永远不可能知道每一种原因,并预示将会得出什么结果。有一切理由可以相信。”
何先生是个可爱的老头,恬淡而自爱,真正的士大夫风骨,想起他说“我就是喜欢自由散漫”,真是欢喜。
何先生的随笔读来实在亲切感人.
和我们国内同时代许多知识分子之历尽坎坷、挨批挨斗、不务正业,乃至业务荒疏、一事无成、终生报废大为不同,王浩在国外的一生从表层上看,是如此之顺利而又平稳,几十年来他一直是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和洛克菲勒大学的名教授;但是矛盾和烦恼却依然伴随着他的一生,他那些名重当世的卓越成就,恰好是他所无意于着力的方面,他一直在想从逻辑入手弄出一套系统哲学,晚年已逐渐放弃了这个野心,但仍念念不忘想解答人生的三个基本问题;在感情生活上他一生也经历了许多波澜,这是老友们所熟知的。
何兆武先生的随笔,很亲切,不过也没有什么深刻印象
何先生的随笔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