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
在西方发现陈寅恪
陈怀宇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03-01
ISBN
9787303160990
评分
★★★★★
标签
历史
地理
目录
铭谢
导论
第一章、陈寅恪留学哈佛史事钩沉及其相关问题
导言
第一节、陈寅恪负笈哈佛园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以严谨研究地态度处理了一个本质其实很八卦的主题。论述详尽,引证严谨,内容温吞,文笔缺乏趣味。
视角还是很受启发,至于后三章的必要性还是出离性不是很能领会作者的深意。
這書最大看點就是看到一堆堆20世紀初歐美漢學界的大牛如數家珍地亮相,然後啪啦啪啦都影響了我敬重的陳寅恪先生...所以才有「自由的思想」和「瞭解之同情」啊啊啊啊
利用西文材料档案以及google map,一改传统陈学研究更重陈回国后的“学术今生”,囿于中文文献的传统模式和局限,而此书从寅恪“学术前世”入手,将其放置在西方学术史的大脉络中,探讨其治学偏好,学术转型的源流,有对陈早年留学生涯的还原重构和八卦考索,也有对其师承根柢和后天养成的学理穷究,极具国际视野和学术史眼光!
是学到了一些指示,但是总觉得差了很多,我觉得可能还是陈大师的学力和才力达不到,所以许多章节就类似流水账,真是可惜了他所处的环境可以索罗这么多史料了
推测假设的地方太多,如陈寅恪是否受白乐日唐史研究的影响、陈是否使用赫尔德的移情论等等,都无实证。本书厘清了陈寅恪所处时代欧美及日本“东方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学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理解陈寅恪三十年代以前的学术生涯及其在“东方学”领域中的实际地位有很大的帮助。陈在这一领域没有太多成果,也并非能在国际学界居于一流地位,当时及后世盛传陈寅恪掌握多种古代东方语言,实际上也只是“东方学”研究的基本功,仅可云独步海内而已。陈转向中古史后,才真正发挥其学术创造力,在他关于中古史的论著中,几乎不引用任何同时或较近学者的二手文献,也不采用任何外来理论,完全自出机杼,因此具有强大的学术生命力。陈寅恪的中古史研究在国内史学界的影响自不必说,在海外虽稍有迟延,也是同样深远的。
好的取名是一本好书的开始,其次是立意,是表达,是观点。如果想了解陈寅恪,这书确实还差点,只了解西方的陈寅恪,也还差点。赫尔德确实在书里大放异彩了
陈寅恪经历和学术底色只是引入,作者试图描绘整个近代中国学术的东西洋因素。不过只是管中窥豹,未能见真章。语言稍显繁冗。
给三星算是给面子了。行文拖沓散漫,还自己号称“新的写法”。实在是不忍卒读。提出来,是一回事,如何解决,是另一回事,扯得太远,又没啥分析的内容。
在西方发现陈寅恪,本是一个极有意思的议题,可惜令人有点失望,许多观点依然是推测。在讨论陈寅恪先生“了解之同情”说发端于赫尔德时,其实应该与汤用彤先生“同情之默应”、钱穆先生“温情与敬意”互相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