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想象西藏的封面

想象西藏

沈卫荣

出版时间

2015-10-01

ISBN

9787303195077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作者近十余年关于中西方对于西藏的想象之历史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研究的结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不断有西方学者以东方主义理论为批判武器,清算西方文化传统中以妖魔化、神话化西藏和西藏文化为特征的想象西藏的历史。作者不但以《西藏生死书》和密教在西方的流传为例,进一步批评和讨论了西方想象西藏的历史,而且率先用同样的学术方法对汉文化传统中有关对西藏想象的若干历史个案作了深入的讨论,揭示了造成汉藏佛教文化间种种误解的根源所在。

沈卫荣,1962年4月20日生于江苏无锡;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德国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系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台湾佛光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客座教授、哈佛大学南亚系合作研究员等职。主要学术兼职: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藏学出版社英文总编、西北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一个创造出来的传统:西藏文文献中的和尚摩诃衍及其教法
第二章 神通、妖术和贼髡:论元代文人笔下的番僧形象
第三章 历史中的小说和小说中的历史:说宗教和文学两种不同语境中的“秘密大喜乐禅定”
第四章 背景书和书之背景:说汉文文献中的西藏和藏传佛教形象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1、禅法曾流行于藏地,但因时代变动,后世对禅法不甚了解,受少数文献影响形成了“土蕃僧诤”的故事。2、大喜乐法是在家人、根器钝者由乐证空的修行手段,元朝汉人因文化隔阂而把大喜乐法视为邪淫,《元史》采用野史说法,明清小说又采用《元史》,遂在汉人中形成藏传佛教~大喜乐法~邪淫的印象。3、元将藏地纳入版图,因统治者为少数民族,对同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藏传佛教有好感,明取代元后,严华夷之辨,再次视藏地为外夷,态度也变为只要藏地不反就行。4、西方自大时,视藏地为蛮夷,失落时视为净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审视、想象西藏。5、藏传佛教与天主教同样讲仪式的奢华,新教借批评藏传佛教的偶像崇拜批评天主教。大喜乐法部分缺少了历史上明妃如何产生、修习者/藏民是否信由乐证空的考察,“五甘露”是实指喻指还是涵指,
非常之好,中间对明代番僧想象一篇很有创见,真正达到了想象二字所包含的记忆文化内容,沈先生对藏,英,汉文献的熟稔,和对学术史的驾轻就熟,让这本书读起来明快爽利,还有很深的现实意义。完全算是去年国内出版的最好的学术著作。较之陆扬著作带给我的深深失望,一扫尘霾。
走出香格里拉的牢笼
前些时候,一个朋友西藏旅游归来,要我推荐几本书看看,想想,好像还是十多年前网上看了一个叫“耶律大石”ID的文章留有印象。这本书将有关西藏荒诞不经的臆想及迷思澄清一二,可读性显然就差了些。
论文合集都有这个问题,内容重复
挺有意思的,之前没有了解过西藏,也没有了解过西藏问题,但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开始了解,发现每一个先有问题背后都有极其复杂的各种因素叠加,这本不难懂主要还是做了一个历史梳理,不晦涩,大概了解了汉藏、西方对于西藏的印象从何而来,牛的
屁股这样既歪又正的学者真是少见啊,除非作者本人是藏传佛教的信奉者,不然我很难理解一个学术研究者会采用如此偏颇的叙事比较汉藏佛教。比如,元朝统治者信藏传佛教是基于文化的亲缘性,明朝统治者信就是不务正业;再比如,藏区修双修是涵指,汉区拜欢喜佛就是民间好淫乐——这样的叙事在书中处处可见,给藏传佛教“洗地”的同时,作者必再踩一脚汉文化和汉人。作者也别骂马建了,马建再歪曲西藏、政治立场再歪,但他的访谈中提到《亮出》时至少语气都是堂堂正正的;哪像作者啊,洗了半天双修和藏传密教,还是要借助罗兰巴特的涵指来顾左右而言他,罗兰巴特这类西方学术表述怎么敢为作者所用哦?果然这年头信奉萨义德的学者,十个有九个都不正常,这些学者反东方主义的手段,就是构建一个与之相反的叙事,并用自己难堪大用的学术语言粉饰太平。
显教和密宗的区别在于前者认为贪嗔痴是修行的障碍要杜绝,后者以贪嗔痴为原力进行修行。五肉是牛狗象马人,五香是大便小便血精骨髓。
藏传佛教研究必读书目,内容十分精彩。本书看似是一部学术专著,其实是一部论文集。
各种论文拼凑而成,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