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阳明学士人社群的封面

阳明学士人社群

吕妙芬

出版时间

2017-09-01

ISBN

9787303221639

评分

★★★★★
目录
导言
第一部 学派与讲会的历史
第一章 学派的建构与发展
一、阳学兴起的背景:从科举考试谈起
二、学派的建构与反对势力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讲会对阳明学传播及改变的作用,超越传统思想观念史研究。主要史料来源是地方志、年谱和个人文集,用力甚勤。
呂老師這本書雖然讀得比較認真,但因自己知識背景的限制(水平太差),感覺還有很多內容沒有完全讀懂。尤其是導言部分,感覺值得細細地琢磨、推敲。相較傳統的觀念史研究,本書從社會文化史的角度入手,試圖將陽明學的發展置於社會政治文化的脈絡中進行考察,確實是我心嚮往之的研究進路。
这研究做得可谓一步一脚印,条理相当清晰,阳明学派的历史景象,包括其形成、壮大,在地方的讲学情况,与政治现实的互动关联,代表人物及流派的实践和思想,都整得一清二楚,而且其谋篇布局都井然有序,在在都堪称思想史研究的典范。非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这的确是一本正正经经的学术著作,所以可读性差点,如果不是对理学思想很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的时候得耐着点性子。
阳明学的社会文化史维度考证
非常好,围绕讲学、道统和地域认同的构建等方面,在社会维度展开了阳明学的发展和传播
绵密细致,论述周正。没有什么奇峰突起,但扎实之处皆可作进一步讨论的基础。阳明学与讲会的研究从吕妙芬开始,进一步细化至具体地域(张艺曦)和具体学者(刘勇、陈时龙),可以看到清晰的学术史脉络。明代讲会、地域意识和朋友论的兴起,在宋代似乎都有苗头,但又没发展的这么明显。这其中是不是可以梳理出脉络呢?第六章讲程朱和陆王对颜回和曾参在儒学史上的地位的争议和第七章讲朋友之情在阳明学者中的重要性很有意思。 p.s 编辑失职,错漏颠倒太多。
导言写得真好。非常有启发性的书,尤其是如何去考察一派学者群体网络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上,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上部,避开其具体思想,而从社会史的视角切入,从学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到地方讲会与中央权力错综复杂关系,讲述条理清晰。
近期喜欢上了阳明学。
陽明學地理分析早期代表著作。作為一本博論真的很猛,問題意識非常不錯(雖然好像是Elman給的),很詳細地梳理了一個學派如何從理論體系與思想文本逐步成長到一個囊括了學術社群、士人全體、組織機構以及集體信念的派系,讀起來既清晰又妙趣橫生。做思想史向來是學說好解決學派不好處理,但是在研究鄙視鏈上做學派的地位又遠遜於做學說的,這就導致這樣的做法實在是吃力不討好,但是其實站在研究者的角度上看,這樣的全景俯察真的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