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封面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刘志伟

出版时间

2020-12-31

ISBN

9787303264070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与制度设计。《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引领我们穿越时空,来到明清时期的广东,探索那个时期里甲赋役制度如何在社会变迁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翔实的历史分析,作者不仅复原了制度的运作细节,还揭示了它对民众生活和社会秩序深远而微妙的影响。这本书邀请我们一起思考,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户籍登记和赋税征派,是如何塑造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作者简介
刘志伟,祖籍广东韶关,1955年出生于韶关,现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自1983年起在该校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的学术职务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志伟曾在国内和国际多所知名学府担任访问学者或客座教授,如牛津大学、耶鲁大学以及台湾和香港的高校。他的主要论著有《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和《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这些作品深入探讨了历史社会中的国家认同与宗族发展问题。
推荐理由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一书深入剖析了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演变,特别是广东地区的独特视角。它揭示了里甲户籍体系如何从人口管理工具转变为赋役征派的核心机制,并探讨了这一转变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对于历史爱好者、社会经济学者以及对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和深入的历史洞察。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国历史特别是明清时期基层治理感兴趣的读者
社会经济史研究者,尤其是关注赋役制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学者
对广东地方文化和社会变迁有探究欲望的学生或爱好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与思路
第二节 明清广东社会经济变迁之概观
第二章 里甲赋役制度与明初社会
第一节 “划地为牢”的里甲体制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从明初设里甲制到到清图甲制,统治者建立了一套组织编户齐民、汲取社会资源的制度,然而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由于制度本身的僵化、空白,渐渐难以为继。明中叶的一系列赋役改革,使得“户”的内涵由人丁事产转变为土地/税额,最终“图甲”作为一个户籍登记、纳税系统代替了里甲。为了维持对编户齐民的控制,政府就要依赖某些中介势力,这就为宗族势力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官僚政府与基层社会的互动,是明清广东地区赋役制度、社会结构变迁的一大动力。
读懂了基层的里甲与户。
这本书整合了梁方仲先生和何炳棣先生的学术成果,对明清之际的户籍赋役制度做了非常清晰的介绍。
一生伏首拜志伟……
非常详细的珠三角社会经济史,史料分析非常严谨,逻辑清晰而缜密,刘老师不愧为华南学派的代表人之一。户籍制度、赋役制度和各类地方历史事件相互交织,从而滚动着向前发展,形成了量化标准和近代的财政制度。而这一变化必然带来社会组织发生巨大转变,即宗族的出现。如和科大卫的作品一起看,很多当代珠三角的社会现象和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
一条鞭法与国家-宗族控制的研究,有时间把郑的那本福建宗族的一起看完
从地方社会角度所见的制度史。里甲制度在明清两朝的实践与变革之中,无不贯穿着国家政权与地方社会两者之间的互动。国家制度的实施与变革推动着地方社会的变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弊端又反过来成为国家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里甲制度在变革的过程中始终展现出赋役征派的定额化与赋役客体的固定化两大趋势。第三章对摊丁入地部分的考证令人印象深刻。
我已经确定,这辈子不会碰经济史了...
【2022014】于我而言算是地方层面制度史启蒙之作(制度解释得太清晰了orz),加深了对户口和赋税的认识,也重温了之前了解过一点的华南社会经济史。制度的蓝图与运作、制度与人都有兼顾。尤其喜欢附录的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结合。写作上,结论多重复几次是好事,但感觉重复过于多了orz
为收到定额化赋税,不得不调整官吏收税自肥的范围。底层百姓真的苦…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