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凝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队伍、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推进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工程。
韩喜平,男,汉族,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人,政治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1],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2] [42]
撰写和主编《中国农户经营系统分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研究》等专著和教材7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建设研究》、财政部、教育部农林实践基地重大项目,完成教育部思想政治重大委托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测评体系研究》等项目。
现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