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视觉机器的封面

视觉机器

[法] 保罗·维利里奥 Paul Virilio

出版时间

2014-07-31

ISBN

9787305129995

评分

★★★★★
书籍介绍

《速度与政治》的作者维利里奥努力要定义一种图像的新型逻辑。

确实,在不同的技术旁边,在图像的后勤旁边,还存在一种逻辑和传播的时代,它们标示了近来的历史。

形式逻辑的时代,就是绘画的时代、雕刻和建筑的时代,它与18世纪同时结束。辩证逻辑的时代,就是摄影的时代、电影的时代,或可称之为照片的时代。

反常逻辑的时代,就是随着视频通信、全息摄影和计算机制图的发明而一道开启的时代。似乎到了20世纪之末,现代性的终结本身就由公共再现的逻辑终结来标示。然而如果说我们足够了解传统绘画再现的形式逻辑的现实,并且在低等程度上了解主宰光学电影再现的辩证逻辑的现状,那我们只能很困难地理解这种反常逻辑的潜在能力,即视频通信、全息摄影或合成图像的潜能。这正是保罗·维利里奥这部《视觉机器》如今要回答的问题,他试图澄清再现手法演变的意义。在这种再现中,城邦的“公共空间”突然让步于“公共图像”,即实时在场的反常图像,而这一实时在场将替补主体与客体的真实空间。

编辑推荐

《视觉机器》为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关于新技术与图像新型逻辑的重要文集,共收入五篇文献:《地形失忆症》《不及一幅图像》《公共图像》《天真的摄像机》《视觉机器》。在这些文章中,作者梳理了再现手法的演变,它由绘画、雕塑和建筑时代的形式逻辑,到摄影和电影时代的辩证逻辑,进而发展到当今时代的反常逻辑。在今天这个由视频通信、全息摄影和计算机制图而开启的时代中,城邦中的“公共空间”突然让位于“公共图像”,即实时在场的反常图像,而这个真实时间将替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真实空间。作者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并澄清其意义。

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tio,1932—)是1970年代以降最富原创力的法国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城市建筑家、随笔作家。1963年,维利里奥与建筑师克罗德·巴朗(Claude Parent)成立“建筑原则”(Architec-ture Principe)团体,并发行同名刊物,宣扬建筑的“倾斜功能”(水平与直角被彻底弃绝),曾先后完成两栋建筑作品。1973年起执教于巴黎建筑专业学校(ESA),直到1999年退休。维利里奥的哲学著作围绕着一系列以科技、速度、城市、虚拟、事件、意外及失序为核心的概念群,代表作有《领土的不安》、《速度与政治》、《消失的美学》、《战争与电影》、《解放的速度》、《事件的风景》等。

译者简介:

张新木,江苏高淳人。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1985...

(展开全部)

目录
地形失忆症
不及一幅图像
公共图像
天真的摄像机
视觉机器
用户评论
虽然大家都在批评翻译,但就算是这么烂的翻译,我还是从这本小书里读到了很多惊人的论述。现实与艺术哪个更真实,光感与现实哪个才是虚幻,不得不说这仍是一本非常棒的哲学小册,当代艺术的各种形式都糅合到一起改变着人们的知觉模式,读起来是很晦涩,但能读懂和有趣的地方也不少。
翻译的问题还是有的,不过可以抓大放小,能读下去。这本书与无边的艺术,战争与电影、消失的美学重复非常高,原本不多的文本例子倒是大量重复,不过也就具有相互参证的意义,因为很多例子他在有些书中解释了,其他书中却并不解释。有点意思的是中间对印象派的分析,快结束的时候居然开始提到了专家系统,可惜是一笔带过了。还有就是提出了三种再现的逻辑,为其他地方暂时未见。
记录,绘画,留影,存真,变速,我们追逐遗忘--->“记忆的内容取决于遗忘的速度”——诺尔曼·E·斯皮尔
对直播的预见性很有派头啊!
第二次读仍感于翻译的可怕,,,,即便如此还是很爱维利里奥的敏锐,,视觉焦虑贪婪、地形失忆、光线操控、知觉后勤、凝视图像、失去身体 颇有新启发
最后一篇是最有趣的。读起来几乎像科幻小说——“然而有人曾经见过一位作家为他的笔而写作吗?”,或许对维利里奥来说,写作不需要计算或者评价的统计学,不过说起来滑稽的是,书籍评分系统在这里不就是承担这种统计学的功能吗?我干嘛要在这里打分呢?又为何要评价呢?这是个暧昧的问题,也是一个诱饵。也许,维利里奥试图用写作去模仿那种速度的强度——“然而有人曾见过一位读者把书当作他加快思考的思想假肢或者代步工具吗?”
从视觉机器的历史出发,结合文艺思潮,将哲学、生物学、物理学与军事融会贯通,把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反推至各个学科之中,思考光学、知觉与技术的关系,探索宇宙中时间空间运动,突破认知的既定模式。很愉悦的阅读体验。(但维利里奥把拉康描述得像个纳粹)
博士基础书目7/51,没有《战争与电影》读起来顺,更跳跃和抽象了,也可能是翻译更烂了(…)喜欢维利里奥和莫兰等人把飞机轮船等或古或今的交通工具同视觉创造物并举,技术史视角却有感性的基调,没有克拉里那么不友好。由此,反而意识到《公共图像》一篇中探讨巴尔扎克与福楼拜的小说和《梅杜萨之筏》的主题格外反常地传统着,和同名篇注定的科技流达成对比:我们来到了图像的「反常逻辑」时代。除此之外仍是建筑性的、与政治机器密切相关的艺术哲学,是知觉后勤学的延续。
2022.10.12-#上课文献-视觉机器-开始读不懂…
@2020-12-27 0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