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永不拓宽的街道的封面

永不拓宽的街道

陈丹燕

出版时间

2014-07-31

ISBN

9787305134869

评分

★★★★★

标签

旅行

书籍介绍

160余年时光。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简史。24幅老上海街道的架上油画。20个故事。这是陈丹燕这本书中所描绘的上海和上海人。

在上海,有中心城12片和郊区32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被写入了上海市的地方立法,有64条街道为“一类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道”,按规定将保持原有道路的宽度和相关尺度,并严格控制沿线开发地块的建筑高度、体量、风格、间距等,因而被称作上海“永不拓宽的街道”,努力保留上海的历史风貌。

作家陈丹燕是上海记忆的追寻者、记录者,她在“永不拓宽的街道”这个词中看到了某种来自时光深处的诗意。她以独特的个人化视角,精选了64条永不拓宽街道中的20条,细细讲述这些街道上标志性的人、事、物,用文字保留了这些街道更耐人寻味的一面。在这些街道中,标志性的外滩、红房子西餐馆、和平饭店、万国公墓等成为承载故事的容器。故事中的人与家庭,穿越了上海的多个时代,与大量的史料编织在一起,而它们的共同个性则是租界遗留下来的意识形态,这也正是陈丹燕眼中上海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大特质。书中的20个故事,从1880年代的上海道台、传教士的故事,到2010年11月15日的胶州路大火,都曾真实地发生在上海,记录了历史的印记。其中,有的出自陈丹燕所写的“上海三部曲”和“外滩三部曲”,有的则为陈丹燕新作,这些故事与特定的街道相联系,使得街道的特色和“性格”在文字与故事所营造的氛围中氤氲而出,读来别有味道。

书中所收录的24幅描绘上海老街道的架上油画,将为读者提供品味上海老街道的可能,也用图像为熟悉这些街道的上海人保留了一份最宝贵的记忆。

书后附有陈丹燕整理的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的简史,为读者了解这些街道提供了集中的文献资料。

目录
外滩漫游者
永不拓宽的街道钩沉:中山东一路,广东路,江西中路,福州路,南京东路,北京东路
旧影斑驳
永不拓宽的街道钩沉:圆明园路,虎丘路—乍浦路
四品官与电机教授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略失望。更喜欢陈老师写的旅行随笔。
不容易读进去的,是优雅却很沉重的东西。近,却又苍远。惬意的咖啡馆里不适合读,工作之余的消遣不适合读,当作史料研究也不适合。我曾经拿起又放下,却在这种情况下深深读了进去:外部世界笼罩防疫的隔离衣,又连着几日自身行动受限,不便走动。这样的情境下,对外界的好奇,对故事的渴望,恰好酿成读这本书的心境。有几篇,标题悲戚,内容也是会掉眼泪的。等好了,去看看它们。
细数上海的64条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道,这才是真正的上海腔调:)
在竖侧看到这个书名就知道一定是写上海无疑了。
比较喜欢万国公墓、裘小龙、颜永京、菊花那几篇/第一次和鼹鼠皮一起读一本书,还交流感想咧/有不少史料还是第一次看到/看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虽然挺气愤的,可是最后一篇才更让人无力,那么凄厉的悲剧,让住在25层高楼的我不寒而栗
裘小龙颜永京两篇印象深刻。这个版本装帧太差了,读到一半就散架了,而且为什么要给文字加个底色.....
后面自己的原因有点读不进去,整体很喜欢
豆瓣可以出一个“看不下去”这样的标签吗!
作者应该是在本人原本写过的内容里截选了18个能与上海规定的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相关的故事集成这本书,与自己打算读的并不一致,不过,也是别有一番收获。故事,虚虚实实,的确记载了上海这个城市在不同时代的记忆。只是,作者的述说方式,黏黏糊糊,看得出来 作者知道好多好多的内容,恨不得全部点一遍,却又不干脆地就某一两个重点说个爽气。如果 对于相关的历史完全没有概念的,看的时候要做不少功课的。虽然这段历史本身是沉重的,但是作者文字过于沉浸于消极中。历史已经不能改变,但是上海保留保护承载历史的建筑并不是为了感叹不幸,应该是以历为鉴,警惕政治的磋磨,唤起人性的善处,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