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的否定》中文版译后记(待出)
终于将《延迟的否定》彻底的交稿了,深舒一口气的时候,心里多少又有些惶恐。翻译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做好了,大家不过是说原著者的思想深刻,文笔出众,最多不过将译者视为一种中介而已。一旦翻译不好,错误却都在译者身上。总是会说,经是好的,可惜被念歪了。虽然《延迟的否定》已经是我的第三本翻译了,并且最早的那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还获得了相当的好评,但如今将这部沉甸甸的书交出去的时候仍然不能安心。译后记是前几日写得,今天早起突然想给自己留给纪念,于是贴在博客上,算作在无声岁月中留下的一道淡淡的痕迹。
出版于1993年的《延迟的否定》,系统地阐发了齐泽克对于康德、黑格尔哲学的拉康化解读。这部书被齐泽克的好友巴特勒称之为“恢弘巨制”,并判定为齐泽克众多著作中“迄今为止最丰富的对黑格尔的理解”[1]。也正因如此,这部书极为晦涩难懂,因为齐泽克着意将同样晦涩难懂的拉康思想加入到康德、黑格尔的思想当中,使得原本已经异常沉重的德国古典哲学百上加斤。但这部书却实在是理解齐泽克思想不能跨越的一个门槛。不管是在其早期成名作《意识形态崇高客体》中,还是在其后各色关涉哲学、大众文化以及政治理论的相关著作中,齐泽克的“黑格尔主义”始终作为某种理论的底色侵染在他所有的著作当中,但齐泽克对黑格尔的解读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在纯粹理论层面上是如何被推演出来的?这一解读究竟对于齐泽克的意识形态批判具有着怎样的理论基础性意义?这些问题只在《延迟的否定》中被齐泽克较为系统而理论的阐发出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延迟的否定》是齐泽克思想奠基性的著作。它为齐泽克构建其理论大厦提供了砖瓦,它是齐泽克理论之树的根。
2007年6月,齐泽克造访南京大学,参加了拉康哲学思想的一个研讨会。我也有幸得以与齐泽克第一次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之前对于齐泽克的拜物教思想略有研究,但由于时间所限,当时较为熟悉的也仅仅是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崇高客体》。而那个时候江苏人民出版社刚刚出版了一套齐泽克文集,涵盖了他近年来多部重要的哲学与政治理论著作。但在与齐泽克的交流当中,他谈到,就他个人的观点来看,到目前为止,他最为重要的理论著作却是这本《延迟的否定》。正是这次交流促成了我翻译这部著作的意愿。翻译刚刚结束之际,在与出版社沟通过程中,又闻齐泽克新近刚刚完成了一部近一千页的著作,其核心的内容仍然是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阐发,这让我不得不再次强调这部已经翻译完成的著作的重要性。齐泽克是一个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反反复复说着同一件事情的思想家。在其繁杂而曲折的表达当中,很多思想的本质却是不变的,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才可能从他多样化的理论视角,色彩斑斓的理论兴奋点中理解他所贡献的仅属于他个人的理论思想。
整部书的翻译历时近5年的时间,并非出于本人的懈怠,只是在此期间我有了一年远赴法国索邦巴黎第一大学访学的机会。在仅仅能够携带的30公斤行李当中,除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我随身携带的就是这部《延迟的否定》,它陪伴我远渡重洋,在那里度过了痛并快乐着的一年时光。在齐泽克的理论形成过程,法国当代哲学的熏陶是显而易见的,他师从拉康的女婿和知识继承人雅克-阿兰·米勒,进入精神分析的视域。因此无论是他对精神分析的运用和解读,还是对黑格尔思想的研究都带有着浓重的当代法国哲学的色彩。所以虽然按照国籍的划分,齐泽克应该隶属于东欧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但齐泽克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与他志同道合之人却总是聚集在法国,他与阿兰·巴迪欧,朱迪斯·巴特勒等人的对话始终是法国思想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法国书店的排行榜中,位居畅销书前列的除了巴迪欧的,就是齐泽克的,或者是两者合著的书,二者目前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于是在这一年中,我沉迷于索邦大学的图书馆,参加那里每周都会举行的拉康哲学研习班以及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习班,这些对于理解齐泽克的理论来说都是颇有裨益的。当然不能忽略的,还有我在法期间对于巴黎的博物馆所进行的地毯式的搜索和参观。特别是在巴黎当代博物馆中所看到的超现实主义的诸多画作,让我对齐泽克著作中常常谈论的诸如雷内·玛格利特(René Magritte)等人的画作有了最为直观的感受。
翻译齐泽克这部著作是一个极为痛苦的经历,因为他广博的理论视域让人总有目不暇接的感觉。我左右招架,仍感力不从心,常常为了一部电影,一部歌剧,一张画作、一个政治事件,一个南斯拉夫的典故和笑话的准确译名以及相关内容费尽心力。但即便如此,我仍然充满着担忧,因为如果真正能够准确而毫无疏漏的将该著作翻译完成实在需要太多的理论背景:德国古典哲学、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大众文化的最新动态、古典音乐与歌剧的历史,以及当代绘画都是不可或缺的。由于个人涵养所限,担忧之余,也只好找来学界在齐泽克领域中颇有些研究的前辈与同仁,共同帮助我作为最后的修订。中央编译局的孔明安研究员带领他的读书班曾经逐句的对照英文阅读过译稿前几章,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南开大学的莫雷老师也在百忙中为我的译稿提出了修订的建议,让我的修订多了一份保障。我虽参考了诸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但仍然担心在修订过程中挂一漏万。希望我没有辜负这部书所承载的理论厚重。当然希望也终究是希望,究竟如何,只能留待时间的检验。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南京大学的 张一兵教授。当初在我与齐泽克的交流中得知这部书的重要性,随即向张老师表达我试图将其翻译成中文的愿望,当时也仅仅是在会议间歇时的偶然一句,但不久就收到了张老师所寄来的该原版书,并被告知已经购买了版权。就此我才获得了这个学习和研究齐泽克思想的难得契机。虽然译稿最终完成被我“延迟”了两年,希望没有辜负张一兵教授对我的支持和信任。
[1] 巴特勒:《齐泽克宝典》,胡大平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1页。
斯拉沃热•齐泽克(1949-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和哲学高级研究员,拉康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他长期致力于沟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熔于一炉,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是当代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被称为黑格尔式的思想家。
齐泽克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有两个方面的贡献:第一,借助于大众文化通俗的表现形式揭示了晦涩的拉康哲学思想的核心内涵;第二,在犬儒主义意识形态大行其道之时,齐泽克坚持了一种不妥协的理论立场,试图探寻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批判路径。显然后一方面的工作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原创性,还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并因此促使齐泽克成为当代激进左派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