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加缪传的封面

加缪传

[美] 赫伯特·R.洛特曼

出版时间

2018-01-01

ISBN

9787305192715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阿尔贝·加缪以他的笔触照亮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阿尔贝·加缪传》带你走进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世界,感受他如何从一个贫穷的阿尔及利亚青年成长为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作家。在这部详实的传记中,你将跟随加缪的脚步,体验他的喜怒哀乐、挣扎与成就,理解他在《局外人》和《鼠疫》等作品中所传递的深刻哲理。
作者简介
Herbert R. Lottman, 1927年生于纽约,2014年逝于巴黎,是一位美国作家和记者。他在大学期间获得了富布赖特奖学金,赴法国研究法国文学一年。之后在美国取得艺术学硕士学位,并再次回到法国长期居住。Lottman曾为《纽约时报》等美国报刊撰写关于法国和欧洲的文学与文化文章,同时担任过《出版商周刊》的驻外记者。他还受到福特基金会的支持,进行过欧洲城市规划的研究。 译者方面,肖云上是上海人,拥有华东师范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他的翻译作品包括《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和《跨国公司》等。 陈良明是复旦大学法语系的教授,也是硕士生导师,他的翻译作品有《自我欣赏回忆录》、《小王子的秘密:圣-埃克絮佩里传》、《名人死亡词典》和《埃薇塔·贝隆夫人传》等。 钱培鑫同样来自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拥有法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他的翻译作品涵盖了《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思想录》、《科学精神的形成》以及《拿破仑传》等多部著作。
推荐理由
《阿尔贝·加缪传》一书深入剖析了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生平与创作,从他的地中海人身份出发,展现了他如何在家庭悲剧、疾病挑战和政治动荡中成长为一代文学巨匠。本书不仅详细描绘了加缪的作品背景和创作过程,还揭示了他个人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他对荒诞、自由和抵抗的理解。对于文学爱好者、历史学者以及对20世纪欧洲社会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传记作品,它提供了理解加缪及其作品的重要视角。
适合哪些人读
对法国文学有深厚兴趣的读者
渴望了解20世纪欧洲历史背景下的文学创作的学者
对存在主义哲学和荒诞主题感兴趣的思考者
对阿尔及利亚问题和加缪与萨特之间分歧感到好奇的研究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新版引言
前言
阿尔贝•加缪1913—1960年
第一部分 地中海人
第一章 第一个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想有力量就读加缪 真的
藏书阁打卡·嗯,一本细碎的传记。细碎到一本非自传,频繁出现被叙述者什么时候在想什么,跟谁在一起谁随后又做了什么,几点起床准备什么早餐购物清单作息时间家务安排的地步。越嚼越没有味道,不喜欢,强撑着读完。这些小细节真实性有多少?意义何在?自传都不会这样写吧。或许是我传记读得少的缘故?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读下来确实对加缪有了一个更立体的印象。成长经历,婚姻,健康状况,特别是后面的写作,报社和戏剧工作,政治主张等方面,都写得很细节。有一种和加缪共同成长的感受。加缪作品放在他的经历与当时的创作背景下,对理解加缪的作品也有了一定的帮助(应该吧,大部分作品还没怎么读过)。有一些小八卦。卡里、古拉原来是他的两只猫。'面对世界的房子'翡虚院让人向往呐!
我才发现读之前我真的没有去了解过加缪这个人…很多时候挺震惊的
#2月2打#3.5,正如加缪在获得诺奖后,福克纳的贺电所说:“像一颗不停地探求和思索的灵魂致敬”,这本传记所要重构的正是作为永远的流亡者,加缪不断追问、持续探索的一生:加缪对自己身份的本能把握、他在不同阶段的思想转变、他的界限伦理与责任伦理,他的从激进到改良,他眼中笔下的时代境况与历史幻象,以及那些赤诚的肝胆相照与纷扰的恩怨纠葛。本书融汇了各种原始文献,以及对亲友乃至反目成仇者、政见不合者的采访资料,不可不谓之巨细靡遗,但失之于琐碎,沦为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写作,尤其是缺少对其作品与思想的直接评述,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传记确实是主宾缺席的盛宴,加缪生命的精髓只能在他自己的作品中,这个被阿伦特称为“永远的局外人,事实上是法兰西最杰出的人”的作者,他的作品值得一再重读。
偶尔别扭的翻译和频频出现的错字、自己漫长拖沓的阅读时间,本以为兴趣已经在这之中消磨掉了。可是看到加缪去世报道照片心里忽然的悲伤、深夜读完最后部分的激动感慨,让我把星星数填满。
实在是太长太长了,关于一些建筑物、食物什么的介绍感觉是有些多余,而对于加缪本人和作品的深入分析几乎没有,只是详细的介绍,所以只能靠读者自己去理解了。
人生荒诞是加缪的起点,但良善才是他的目的,爱是手段。撇去他的精神导师、文学大师、诺奖得主、荒诞主义哲学家的身份,加缪也是一个卓越的人,因为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有良知的人。所以如果日子过得不顺利,或许可以读读加缪,这个你以为帅气、有魅力、年少成名的作家,其实长期贫困、受病痛折磨、经历着延绵不断的苦难,他过得比我们痛苦多了。
后记里写到为了搜集和加缪有关的资料和数百名知情人进行交谈或书信往来电话往来,应该是具有相当的真实性的。还原了加缪从幼年一直到车祸去世所经历的各种大事,灵感来源,创作经历。他不仅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政治家,他反对死刑,他宣传民主解放,包括后来的获得诺奖也有一定的政治倾向,这些政治活动也多多少少在损耗加缪的精力,他很难避开,故而不能安心创作。他在经历了幼时的苦难,灵感的枯竭,政治活动带来的精神消耗后仍满怀着固执的热情。
2星给传主。作为一个最后10年在文学上几乎什么事都没做却获得了世界第一文学奖的作家,确实很幸运了。 加缪其实挺矛盾的,感觉一直到死都在拧巴中,一生在“参加政治活动——发誓再也不参加政治了——还是忍不住参加”的循环中,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或者起码是公众人物,不能自洽也太难过了。
比较适合作为研究参考文献。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