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德勒兹的封面

德勒兹

[法]阿兰·巴迪欧

出版时间

2018-10-01

ISBN

9787305199653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属于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系列。吉尔•德勒兹(1925-1995)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他被视为左翼尼采主义者,被看作是后马克思思潮的一份子。本书是吉尔•德勒兹的“敌人”——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著作,围绕着“大写的一”以及其他内容,巴迪欧以自己的 方式,对德勒兹的思想进行言说。全书分为十章,在书中,巴迪欧试着展示一种思想运动——抗拒、加速与减速、翻覆与逆转德勒兹的思想运动,以一种哲学家的本格方式。

这本篇幅不大的书可以同时视为德勒兹与巴迪欧哲学的简介,而且因为涉及德勒兹这个被巴迪欧一再拿来较量与挑战的同代哲学家,急遽升高了火线,成为一本当代法国哲学的“诸神战役”。必须有相当的配备与防护才能深入两位天神以巨大雷电互殛斗殴的战场。本书中的导演当然是巴迪欧,但从他扮演的、不无自我袒护的戏码来看法国当代哲学,在重重的硝烟与核爆粉尘中,20世纪最激进与最饶富趣味的思想无疑地已掀开特异的一个视角。

阿兰‧巴迪欧 法国重要哲学家,在政治立场上以法国毛主义者及对共产主义的捍卫著称。巴迪欧早年受阿尔都塞的深刻影响,认为只有透过数学逻辑才能展开存在论的思考。在最重要的著作《存在与事件》(1988)中,存在论被发展成一种数学的集合论。爱、艺术、政治与科学是巴迪欧哲学的四个基点。

译者简介:

杨凯麟 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跨领域研究所教授。研究当代法国哲学、美学与文学评论。著有《分裂分析德勒兹》《分裂分析福柯》《书写与影像》《虚构集》,译有《德勒兹论福柯》《消失的美学》等。

目录
如此遥远!如此贴近!001
哪个德勒兹?010
被更新的大写的一概念012
纯粹化的自动机制014
“单调的”生产01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巴丢在《主体理论》中把德勒兹形容为一个抹杀革命可能的思想家,在这本书里又将德勒兹的多元视为一。巴丢的可能偏颇的“误读”,或许是福柯不幸言中的“德勒兹世纪”里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声音。
巴丟太壞了。「大寫的一」看到吐,帶著倒刺的本體論無限膨脹,然後破裂。反擲水晶球者,叫囂著犬儒的德勒茲主義,其實是巴丟主義。
看完巴迪欧写的德勒兹,并没有对德勒兹有很清晰的认识,倒是看到了巴迪欧自己的立场。本来想作为了解德勒兹的窗口,还是老老实实去读原著吧。这本看得我头疼,除了些新概念以外,不知道作者的意图,对于柏拉图和尼釆,笛卡尔和柏格森等人又加上了一层迷雾。看这本书真是给自己找麻烦。
翻译的确实很拗口,也不知道是巴丢自己真的就这样还是译者翻译问题(导言里面就提了这个可见求生欲...) 还有mmqm被拉出来批判一番的斯宾诺莎。是听了讲座之后才去阅读的大体来略有些了解但底下还是阅读德勒兹原著吧。
巴迪欧或许,走得更为彻底。德勒兹还不够德勒兹。但是我更喜欢德勒兹本人的情怀,不矫揉造作,但又令人感动。从另一本书中得知他的自杀,我实在无法想象,对差异满怀包容与肯定的他,是如何从病床上爬到窗前一跃,实现生命的最后一次“生成”。他教会我耐心。
批评德勒兹解读电影那一小段很认同。整体上看了没记住啥
不过在我看来,巴迪欧,齐泽克之流,全是脑瘫。齐泽克、巴迪欧就是个小丑戏子,凭什么本事的老是找德勒兹对线?历史只会记住德勒兹,而这些脑瘫只会因为他攀附德勒兹的丑态而沦为笑料。关于这些脑瘫攀附德勒兹的例子:巴迪欧《存在的喧嚣:论德勒兹》和,齐泽克《无身体的器官:论德勒兹》。这些脑瘫都是虚无主义的坏虫,到处啃食寄生败坏。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隶属于虚无主义哲学的流派,都怀有着根本的敌意。
这个文风读的人时时想呕吐,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翻译差到令人发指,有的地方甚至将主语搞错:D’autant qu’il avait accepté, lui, a mon grande scandale, de déjeuner avec le president. 这句话被翻译成“特别是他已接受我跟总统共进晚餐这个丑闻” 我寻思gpt都知道跟总统共进晚餐的是他(德勒兹)啊,这不是纯粹误导人吗?
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区分的是两种差异,一是内在性平面中作为无结构潜能总和的未成形元素的差异,二是层化空间中差异聚集的多元体,已成型元素的差异,这种差异仍然带有第一种差异的强度,但是却经过了层化的操作,因此在这个区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说作为单义性的大写存在恰恰就是不可计数的纯多,其存在所呈现的样态就是带有最大强度的无限之多的差异游离,至于本体层面下降后的形式的多,只不过是第一种差异的再差异化,而这一差异化就是计数为一。(这本书的文风真不是给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