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敞开的封面

敞开

[意]吉奥乔·阿甘本

出版时间

2019-01-31

ISBN

9787305209888

评分

★★★★★
书籍介绍

人类历史的终结是一个事件,一个已经被从圣保罗到本雅明的弥赛亚主义、从黑格尔到科耶夫的辩证学家所预言和宣告的事件。谁是即将来临(或业已降临)的走向终结的历史的主人公?人是什么?人如何登上舞台?然后人是如何在众多动物中成为主人和保持其首要地位的?

在《敞开》中,吉奥乔•阿甘本认为,人一直被看成自然的有生命力的身体和超自然的、社会的或神圣的因素的神秘结合体,我们反过来必须将人理解为把人性与动物性从实践上和政治上分开的结果。

从古希腊人和弥赛亚思想家,经由18世纪现代科学分类学和人类学的起源,再到20世纪人文主义的黄昏,阿甘本追溯了整个思想线索。他发现人的特殊地位是由西方思想中的“人类学机制”生产出来并加以巩固的。在古代和现代的版本中,人类学机制通过在人与动物之间制造一种绝对差异,让整个机制得以运转:一方面,让人凌驾在动物与环境之上;另一方面,相对于海德格尔所说的人类特质向一个世界的敞开而言,动物性从根本上被排斥在外。在阿甘本的考察中,他聚焦于人与动物之间的这个区分之槛,这个状态既不是动物生命,也不是人的生命。这就是“赤裸生命”的状态。这个人类学机制一旦停止,就会为即将来临的哲学和政治铺平道路,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目录
一、 兽形001
二、 无首005
三、 附庸风雅010
四、 不协调的奥秘016
五、 受祝之人的生理学02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阿甘本是否天生反骨,总要在敞开中寻找分裂,“哲学”也能是个伪命题。这样说多少有点历史虚无主义,天知道我还很抗拒用“主义”这两个字。但弥赛亚与义人的传统更像居安思危的庞大臆想,全作更是对现代生活更宏观意义层面上的否定,甚至可以当做学术版的《娱乐至死》“生活需要些痛苦的部分”以及对人类与动物区分下定义部分我很赞同:“动物只能在一个环境,而不是在一个世界中行动”“此在仅仅是一个动物学会了无聊,它从自己的沉浸中觉醒,走向了它自己的沉浸。向自己的沉浸而觉醒的生物,向一个非敞开焦虑且决心的敞开,就是人”剔除“政治,战争,哲学”留下“艺术,游戏,爱”便不够良善,不够好吗?需要苦痛意义价值的人类,的确独一份。
译者的总结很有意思:所有装扮成人本主义的道貌岸然的掮客都堕落为最腐臭的保守主义的同路人,他们固守的是一道根本不存在的长城,在他们捍卫的另一侧,都是被人本主义蔑视为非人或怪物的存在。后人学的根本意蕴在于,必须走出人本主义位置设定的藩篱,走出在本质上遮蔽了他们视野的生命政治的逻辑,在他们认定为非人和怪兽的地方,重新竖立起“人”的旗帜。
1—2兽首图像学解读开场,揭示了末日时极端状态下人也会与其动物本性协调一致。3—5划分源于界定生命的无所适从,梳理了亚里士多德、比沙、福柯等人对生命的分类。6—8林奈的分类学驳斥了笛卡尔的动物机器论,提出人与动物划分不在生理上,而在于人的内部划分和人本主义的追问上,从这里就建立起了一个保护人类边界的人类学机制。9.语言的问题与赤裸生命。10—11.尤克斯考尔的生态圈概念结合徳勒兹的解域一并理解,从这里阿甘本引入到海格德尔的世界/大地,敞开/封闭,无蔽/遮蔽。12—17.深度无聊是警醒于动物沉浸的契机和发生器,敞开从此开始,人类在此生成,所以“动物的总体人性化与人的总体动物化是一致的”。18—20.本雅明的“救赎之夜”使得人类学机制暂时停止,这里可以接上《例外状态》。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珍贵的启发是:历史已然终结了。不是科耶夫或福山那种浅薄的圆满结局,相反是黑格尔所谓历史理性的彻底失落,存在目的无可挽回的消解与“人之为人”机制的瘫痪。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动物问题才变得至关重要。长时间地凝视狗的眼睛,或者任何一种动物的眼睛之所以令人感到恐惧,是因为那双眼睛愈发显得与人眼别无二致,甚至仿佛能够看穿我们,但是动物(它们)却只能发出单调的鸣叫。那双眼睛之后好像囚禁着一个“正常人”的灵魂,只是被悲惨地剥夺了语言。动物的贫乏与绝对密封的完满其实已经在海德格尔那里有了深度的阐释,德里达的《论精神》更是对这一点的强调,可是只是阿甘本才平易地让这个主题(这个乐思)浮现出来。历史终结之后唯一可能的出路是人与动物共同的“任其存在”,虽然大而化之但似乎也只能是这样的回答。
要追问人之为人,那么首先要对其区分和关联,从人与非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开始。动物的存在模式—沉浸关系使其只能在一个“环境”(生态圈)而非一个“世界”中行为。只有深刻理解了这种“沉浸”(p71),才能理解人类世界。即动物敞开是“向其去抑因子的敞开”,它与人在世界上的敞开的弥合——就是“无聊”…………(从这里开始就非常费解了),总之需要重读,阿甘本太吝惜词语了
从《动物志》到《敞开:人与动物》。好难懂,又有那种“用乳牙啃野兽皮毛”的感受了……不过哪怕仅仅是皮毛,也足以让我接受思的洗礼,咳咳。 历史终结(人身兽首)-人内部划界-人类学机制-生态圈与德勒兹-海氏的大地/世界、遮蔽/解蔽、封闭/敞开、动物/人-沉浸与无聊-潜能、悬置的可能性、中间地带、赤裸生命-人类学机制的停运-无作、无知…… 阿甘本的语言真是充满了矛盾,两个相反意义的词每每并置在一起,比如存在与虚无、可能与不可能、敞开与非敞开、潜能与非潜能……几乎是要把语言榨干以极尽思之能事,读到脑袋疼,不过很刺激,很有趣。啊,真相是沉默的语言。
生活的挫折,敞开的伤口就是我的生命。
看得出阿甘本深受海德格尔影响
从可爱的林奈吐槽“笛卡尔从未见过猿”开始,人们已经意识到,拒绝在猿中辨出自己的,都会成为猿。如海德格尔所说,动物的沉浸有着比人类知识更具魔力的敞开,可却被封闭在一个蒙昧的总体之中。向自己的沉浸而觉醒的生物,就是人。只有通过悬置和把握动物生命的方式,世界才为人敞开。如果人文科学终将变成“沙地上的脸”被抹去,新造物将会是“伟大的无知”吗?作者由提香的《宁芙与牧羊人》得出结论:性满足后的无作状态最接近人的本质。让人类机制无作,让动物和人在其中心的空洞同时安息。真·生命的大和谐。🤭
人与动物边界问题的精髓在于:语言视角下的海德格与本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