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黑暗时代三女哲的封面

黑暗时代三女哲

[法]西尔维·库尔廷-德纳米

出版时间

2019-05-31

ISBN

9787305217821

评分

★★★★★
书籍介绍

◆呈现20世纪三位著名女哲人成长、思考、发声、抗争的生命历程

◆记录一个反犹主义、极权主义、法西斯、共产主义运动相互交织的黑暗时代

···

【内容简介】

“她们都为一种强烈的愿望所驱动,这个愿望就是要了解一个怒气冲冲的人世间,要和这个世间和解,无论如何都要爱这个世间,爱命运,爱世界。”

1933年,希特勒攫取了德国的全部权力,书籍被投进烈火。1943年,华沙犹太人居住区的起义被镇压,人被投进烈火。1933—1943年,这十来年,就是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在一首诗中所说的“黑暗时代”。在这个时代,诺言受到嘲弄,条约遭到践踏,法西斯主义与种族观念合流,政治形势极度混乱。

本书选取评述了三位女性——埃迪特·施泰因、汉娜·阿伦特和西蒙娜·韦伊,她们都是犹太人,也都是哲学家,都敢于批判她们的老师(胡塞尔、海德格尔和阿兰),并想超越他们。她们的著作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生的悲剧性事件有密切的联系;她们自身也被卷入时代的漩涡,或流亡,或殒命。透过书写她们的生命经验、思想历程,观察她们如何解读现实,回应时代,西尔维·库尔廷-德纳米为这个黑暗时代绘制了一幅肖像。

···

西尔维·库尔廷-德纳米关于这三位非凡女性的智识、文化、政治贡献的叙述,是将她们的作品置于欧洲极权主义与反犹主义崛起的背景之下,不仅呈现了她们自身的悲剧性,也呈现了她们代表他人坦率直言的勇气与她们作为作家、教师和活动家所留下的永久遗产。《黑暗时代三女哲》对20世纪最黑暗的几十年做了令人信服的研究。

——莎利·本斯托克(Shari Benstock,迈阿密)

一本极其吸引人的书……一份关于这三位对抗纳粹恐怖的女性知识分子的动人、热忱、信息详实的叙述。

——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J. Bernstein)

库尔廷-德纳米将她们放置于1933—1943年的欧洲的痛苦时期……她既单独地写每个思想家,也将他们相互比较,而她对这种艰难的理解,令人震惊、满含洞见,精妙但并不力图面面俱到。

——《选择》

库尔廷-德纳米巧妙地检视了书名中的三位非凡女性,她们的思想和行动汇合成了一种充满能量的东西,这至少部分地照亮了1933—1943年这十年间的黑暗。基本的共性之上截然的不同使这种比较充满生气。……极其可读。

——《出版人周刊》

···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的三位女性哲学家都是哲学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她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命运相互交织,本书以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了她们三位的人生与思想:她们如何批判老师、如何对待自己的女性身份,如何回应世界……

◆作者是汉娜·阿伦特的法语译者,专注研究阿伦特哲学思想,本书对于每个阿伦特迷来说都不可错过。

◆本书所聚焦的时代,1933—1943年,是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各种政治思潮风起云涌;本书着重研究三位女哲人的思想,但这些思想都是对这个时代的回应,因而本书对于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潮与历史环境极有帮助。

【作者简介】

西尔维•库尔廷–德纳米(Sylvie Courtine-Denamy)

哲学博士,巴黎政治大学政治研究中心(CEVIPOF)副研究员,沃格林学会副研究员,现代文本手稿研究所(ITEM)联络委员,汉娜•阿伦特著作的法语译者。另著有《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94)、《人世间的忧虑:汉娜•阿伦特和她的一些同时代人之间的对话》(Le souci du monde. Dialogue entre Hannah Arendt et quelques-uns de ses contemporains,1999)、《雅各布一家:只适用于天国的语言》(La Maison de Jacob. La langue pour seule patrie,2001)、《面孔问题:从图像到伦理》(Le visage en question. ...

(展开全部)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 成长岁月
童 年
学业与老师
批判老师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很零散,强行为标题而作。
大背景下三女哲的命运。作者对背景的描写向雨果看齐。可惜我第三帝国史了解不多,看书的趣味少了很多。这本书我看的很快,我是抓住了每个人的线跳着看。
首先以时期划分,既讲述她们的生活,也讨论她们的思想,分析思想形成的原因,这部分是以提炼出共同的话题,彰显她们关注的共同点,也分明显示出不同的理解。第一部成长岁月的总结:哲学家、女人、犹太人,这些是她们的基本事实;但随后作为章节过渡的提问:她们将如何对待这些基本事实呢,似乎有些偏离重点,她们的思考与立场,行为和选择,并非是从如何看待这些基本事实出发的。讲述三位哲学家本来体量应该是很大的,但作者过多关注政治历史事件,反而像是为事件做注解。本书的篇幅西蒙娜和阿伦特远远大过于施泰因,不管是行迹还是思想都很少。对阿伦特,作者并未过深地涉入她的复杂思想;而对西蒙娜,似乎也并未从最深处抓住她的信仰与选择,尽管有疑问,追索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只有最后一篇跋提供了本书最丰富的思想含量。
比想象中难看,可能是作者和译者的双重锅。试图在故事与理论的共构出挖掘出女性之光,但读到后面越来越零碎缺乏更准确的问题意识。
淚目,離職半年,終於見到這本書出版了,封面還這麼酷。這本書是對三位女性思想家的平行評述和比較,從她們作為哲學家、作為女人、作為猶太人三個角度來寫,思路非常清晰。但其實內容簡介的第一句(雖然非常有煽動性)是有偏差的:阿倫特說過她一生從未「愛」過任何民族、任何集體,她只愛她的朋友,因為「愛」是私人性的。「愛和政治相反,它對世界毫不關心。」
读到一半不想读了,作者又过于明显的预设立场,涉及对西蒙那的部分,讽刺评论过多,这样的一本传记恐怕直接叫犹太三女哲算了
没看懂,有点乱
“她们都为一种强烈的愿望所驱动,这个愿望就是要了解一个怒气冲冲的人世间,要和这个世间和解,无论如何都要爱这个世间,爱命运,爱世界。”
感觉有点无聊,了解三位伟人的故事的话是足够了,有点像通史。
可读性很差,好混乱的一本书,阿伦特薇依的确存在相同的思想内容,但作者的共性与差异分析让我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必要需要把她们放在一起写。第一部分脉络清晰一点,但到了年份那几章历史、经历与思想没有逻辑地堆砌在一起,晦暗难明,最重要的是由于叙述方式书里并没有很大程度地展现三人共有的光辉,即一种斯多葛主义的生活观——爱命运。 (但1935年那一章写阿伦特和薇依对马克思的评判不错,可以当成材料汇总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