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戏剧狂想曲的封面

戏剧狂想曲

[法]阿兰·巴迪欧

出版时间

2023-09-01

ISBN

9787305270628

评分

★★★★★
书籍介绍

阿兰·巴迪欧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当代世界与齐泽克和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本书是阿兰·巴迪欧关于戏剧的评论集,是以片段化的写作形式构建的戏剧思想絮语,是一部吸收当代戏剧哲思的“狂想曲”。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将戏剧艺术放置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背景下,探讨了现当代戏剧在多方面的转变及其思想根源。

在本书中,作者批判浅显的、娱乐性的“小写的戏剧”的泛滥,而为一种通达所有人的“大写的戏剧”辩护。他所倡导的“大写的戏剧”,即一种厌恶无知与惰性、渴求智性与真理的戏剧,它致力于对抗思想层面的怠惰,为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每个人指引方向。

【作者简介】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1937— ),当代法国哲学家,曾任巴黎高师哲学教授,是当代世界与齐泽克、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曾师从阿尔都塞,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终结论进行了批判,以《存在与事件》一书开创了“事件哲学”。他的代表作还包括《主体理论》《世界的逻辑》《世纪》《哲学宣言》等。

【译者简介】

黄婷,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翻译学、法国文学与理论研究。

目录
001 黑暗时代的戏剧之光
021 戏剧狂想曲,从I到LXXXIX
179 注释,参考书目,修改
用户评论
果然狂想,暴风骤雨!关于国家和戏剧的评述太精彩了,“国家包含在戏剧的本质中。”“在所有的艺术中,戏剧以最坚决的方式靠近政治。”
戏剧存在着,要求着,它可能是筋疲力尽的,通常处于被放逐的状态。但是,通过一些强大且不带教条主义的教育者形象,戏剧依然并且永远擅于向我们提供没有老师的授课、一种远程识别:具体意识和各种压力之间的变动关系,这种压力来自家庭、私人财产以及国家。这是唯有戏剧才能做到的事。我们不会重提维泰兹,但那些领会了他思想的人永远活跃在第一线,他们总是希望能在舞台和观众之间产生一种辩证,在这种辩证中,两种紧密相关的东西可能会得到传递:一是对复杂生活的净化,二是对历史的可能性导向。
一本有趣的小书,探讨的是戏剧的本质,其表现形式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内在关联,以其文本形式决定的哲学特质,对喜剧和悲剧内核的解读可谓一针见血。文中穿插的几段与“经验主义者”的对话鲜活且幽默,高度提炼的理论阐释过后,“经验主义者”们总是迫不及待地要求一个清晰明了的清单——一如这个时代的影迷,总是在跟随一个又一个片单。
在文本所占有的永恒时刻中,再现型演出制造了一场相遇。一场好的再现型演出(一场糟糕的再现型演出是一次失败的约会:既没有永恒也没有当下,只有一段煎熬的演出时间)。对观众来说,这场相遇是对当下时刻的澄清。或者,由于在演出中,我们遇见了一个专有名词在永恒层面的内涵,于是,戏剧中的一个瞬间在事后被构想成了思想的瞬间。戏剧可能是一种感知,把普通的一个瞬间感知成思想的瞬间。有人在阅读,有人在观看,同样也有人在实施,有人在延续。经由阐释当下而遇见永恒,这种遇见对观看演出的观众产生了何种影响?净化?道德层面、智力层面,以及政治层面的教导?维泰兹的话语:戏剧真正的作用是在时间中指引我们,说出我们在历史中的位置。戏剧是回答“在哪里?”这一问题的装置,一个定位装置,一个展现我们与时间之拓扑关系的机器。
很棒的小册子。简洁、犀利,谈了戏剧的本质,戏剧与政治的关系,戏剧无可替代的净化作用。“所有生产力社会大概都存在精神上的懒惰,对思想的厌恶成为一种主流激情”,而戏剧的本质则是使这种懒惰成为一种镜像,照见这种或可称为“无知”的懒惰。
通读一遍感觉是真知灼见和胡说八道的结合,作者的自恋确实显而易见,并不会想读第二遍
第三次读才读完。对于大写的戏剧与小写的戏剧区分、构成戏剧的各要素解释、戏剧与政治关系、喜剧与悲剧的内核之阐释精炼且有力,但个别观点,例如对不同性别在戏剧当中地位与含义的划分、对演员本身以及谢幕仪式的强烈否定等,都未免太自我与偏激。
政治即戏剧,反之亦然。虽然一些观点是认同的,但是作者自恋且张狂,一些论断并不局限于戏剧,刻意把戏剧抬到了过高的位置,提出的第二条改革尤其显得独断专权。且翻译不行,边看边想动手改。
怒学 我师
对欧洲的历史不是很熟悉,戏剧领域性别差异很明显。小写的戏剧属于国家,但它对国家只字不提;大写的戏剧经常对国家,最后还对当前的事态进行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