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历史上的理学的封面

历史上的理学

包弼德

出版时间

2010-01-01

ISBN

9787308072106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探讨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历史走向所起的作用。与纯粹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理学以致无暇顾及历史背景的研究比较,此书为读者揭示了理学作为士人的一种选择如何产生并传播开来而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另外,与从社会史或政治史入手,探讨理学如何受历史进程的影响,却对其义理核心存而不论的研究比较,作者对哲学观念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使得他能够说明理学家的社会改革方案为何会呈现如此的面貌,以及方案为何会被广大士人群体所接受。作者的研究成功地表明,缺乏对义理的认真对待,我们将无法真正理解理学家的政治与社会行为;而缺乏对理学家所生活的社会加以掌握,我们亦无法真正了解历史上的宋明理学之面貌。

作为欧美汉学中宋明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哈佛大学大型中国研究数据库的主持者,《历史上的理学》(“Neo-Confucianism in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是包教授十余年来在这个领域的最重要著作,而今年六月包弼德教授也因此书荣获哈佛大学的Walter Channing Cabot Fellow殊荣。

包弼德(Peter K. Bol)是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的查理斯•卡威尔(Charles H. Carswell)讲座教授,他同时也主持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inese Historical GIS) 以及《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hinese Biographical Database)等大型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其著作包括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 (1992,中译本《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并合编Emperor Huizong and Late Northern Song China: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Politics (2006) 以...

(展开全部)

目录
导论 历史上的理学
第一章 11世纪时的新世界:比较750年与1050年
对外关系
南北问题
商业与城市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大牛出品。
不乏创见,清新可读
貌似在讲历史,其实作者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
其实我多一星给coherence 真实地解开了我的理学理解谜团 果然我对理学的理解还不及西方读者......
可与《朱熹的历史世界》一起读,启发甚多
想打三星半但还是四舍五入一下吧。社会史和历史角度出发的中规中矩的概说,较好呈现了作者身上东亚传统文史训练和西方学术体系两方面的痕迹。
从唐宋变革的背景出发,引出理学家及其在政治、哲学、信仰、社群四个方面的构建。其中“学”与政治勾连,信仰所涉及的统一性又关乎对“学”的理解,而随着实践的进行,理学由与政府主流不同的传统转变为被利用的理论,最初自发性与道德性也受到了经世之学的挑战。虽然看得粗疏且晕晕乎乎,但也算对唐宋变革论的一种补充。读完有几个小问题:Q1开篇为何选取750/1050对比?后者是因为新法改革刚刚失败,理学登上历史舞台吗?Q2何谓理学的同一性?
比《斯文》反而好些……
入门读物,资料蛮详实。我是冲着一句话读的,“以智术杀身,以政术杀人,以举业杀子孙,以学术杀天下后世。”然而这么给力的话全书仅此一处。
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