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的封面

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

赵鼎新

出版时间

2015-06-01

ISBN

9787308146951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为什么能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中走向统一,并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大多数时间内保持了统一,而欧洲却在罗马帝国垮台后始终处于分裂局面,并在16、17世纪之后催生出了现代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就此论题,本书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基 于作者提出的社会变迁理论框架,探讨了前现代中西历史发展模式差异的原因,以及历史社会学研究中的各种方法论问题。

----精彩观点----

以工业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为主轴的现代化是西方世界的产物。它们在西方的兴起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背后有着西方社会的特殊性,同时也是前现代西方社会各个精英群体长期争斗而产生的非期然性结果。除了西欧,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在近代完全没有自发产生工业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的可能性。

现代化的到来并不象征着西方文明有着特殊的优秀,也不代表着什么历史“进步”。现代化并没有增强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自然界的生存能力,历史也不会终结在任何一个意识形态及其相应的社会体系下。

我们要正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我们既不能像五四运动时期或者是“河殇”时代的知识分子,仅仅因为中国在军事冲突和经济竞争上处于一时的下风就把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贬低得一无是处;也不应该像今天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官员和文化保守主义者,因为中国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就开始飘飘然。

目录
---中国历史的模式---
为韦伯辩护:比较的逻辑和中国历史的模式
霸权迭兴的神话:东周时期战争和政治发展
政府能力和万历年间的民变发展
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客观应该四星。但启发性观点非常多,五星推荐!
有几篇文章非常值得一看,中国为什么产生不了科学和资本主义,为何中国能大一统,几篇对隔靴搔痒的西方汉学大分流之类的批判和我观点完全一致。不懂西方历史,只能成为钱穆一样的脑残,不懂东方历史只能成为佛兰克这样的白痴,何能比较,以模式而无史料写历史只能成为笑话
赵鼎新的策略是退一步,进两步,在不承认的基础上承认。思路有些妙。
比较并不意味着简化。当历史学家苦苦在古代与现代的话语中寻找最切实的概念界定历史现象的时候,掌握社科工具的学者却把“科层制”“民族主义”等等概念像贴标签一样进行中层乃至微观的历史叙述。这样,你自然会迅速得到无比“清晰”的中西比较图景~
讲理思路非常清晰,论述的内容也很有趣,受益良多。其中关于“解读传统”时理论的“主题先行”和对现实的削足适履,与项飚在博士论文序里的困惑与感慨如出一辙。文中的许多观点其实是对当下诸多问题的尖锐批判,虽然言辞看上去不激烈,但是直击本质,大胆到令人不禁翻到版权页看看这本书到底是那年写的,看到手头这本是18年的再版之后,为自己的自我审查所感到无奈。当然,这是本文集,前后多篇文章也有重复之处,但丝毫不影响其精彩的质地。
这与其说是个论文集,不如说是个随笔集,立出观点不加论证。 另,不知赵老师回过头看自己当年写的这些文章的时候什么感受,是否如露亦如电了。
部分章节有点重复,但对我这种理解力比较差的人来说刚好作为复习。论文老了点,但赵老师的雄辩和智慧确实让人惊叹……
比较零碎的文选集。老赵的批评一如既往犀利,其中的书评和访谈部分还是很有意思的。不过相较于他的那本讲义,这本书还是差了点。
“在苏联第一次送人去月球的时候,我们相信美国在技术上已经落在了后面。”这句读了几遍以为自己眼睛出毛病,转念一想可能我是穿越到平行世界——这里的加加林是月球第一人而不仅是太空第一人。
和韦伯的关系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