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参与的胜利的封面

参与的胜利

(美)亨利·詹金斯

出版时间

2017-07-31

ISBN

9787308166317

评分

★★★★★
书籍介绍

《参与的胜利:网络时代的参与文化》是一场学者之间的对话,三位学者(亨利·詹金斯、伊藤瑞子和丹娜·博伊德)虽然来自不同的代际、不同的学科背景,但他们在相同的参与文化项目中展开合作,并试图解决相似的问题。

希望《参与的胜利:网络时代的参与文化》能够进一步激发团体内部及团体之间的对话,这些团体包括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学者、关注参与文化的公民、业内人士、粉丝及其他任何关心我们文化的未来的人。理想的参与文化取决于集体协商和共享的思考的过程,因此我们的理论应该以一种尽可能公开和合作的方式来得出。我们需要与利益相关者展开讨论,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会基于自身多样化的经验、价值观和知识,就参与的未来与我们进行争论。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循着我们举的例子,聚集起朋友、合作者、批评者、学生和陌生人,就目前媒介变革的情况来讨论有关参与文化的问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参与文化的定义
拥抱“参与文化”
参与式媒介平台
参与与抗拒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本对谈录,观点较散,对于想吸纳新领域知识的人有帮助。Jenkins和瑞子的观点与Boyd的不同较多,前者偏乐观,后者较为negative but true。第一章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第三章中参与主体的讨论,第四章中媒介的信息过剩的讨论较好。
有一点点点启发。
詹金斯更多的是从受众的积极性方面去讨论社会文化,与鲍德里亚截然相反
知识生产本质上更偏社会化而非商业化。
3.5,远远没有胜利。“在我们能改变世界之前,我们需要想象更好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需要把自己看作是社会公民及社区成员,要觉得自己是有可能改变社会的,且很多时候要与他人产生共情。”
正是因为这本书是对谈类的,而非专著类的书籍,所以三位互联网研究者说的都是人话,更通俗易懂。整体来说,第一章的内容比较丰富,比较多。后面简单看了看。还是可以的,博伊德在new media and society 和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上发了很多文章,我也看了很多。詹金斯就不用说了,《文本盗猎者一书》就是讲参与式文化的。但是我觉得这本书比较好的一面就是,它还关注到参与文化和资本的关系、和商业的关系,人在其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厉害了詹老师
勘误了几处标点错误,一本令人怀疑为什么值四十几块钱的书。总的来说是一部回溯过去参与式文化概念提出到不同领域发展状况的学者漫谈,三位学者都不是那种一条路走到死的批判学者,比较开放地讨论了资本、官方这两个普遍被批判的主体:前者直面欲望,后者直面稳定困境。而在文化层面,比较有参考意义的有这么几点:1)参与式文化并不是新概念,社区共同参与互助创造共同体文化历史久远;2)青少年的自主性有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倾向,这点在东亚社会尤其明显;3)集体和个体的悖论是西方讨论重点,不过其中的伊藤瑞子作为来自东亚的学者认为没必要完全分开,她本人还是个极客文化爱好者;4)互联网文化背后的个人英雄主义迷思有待破除,硅谷也并不是唯一的创新之地,从历史维度出发可以更好地看清发展的脉络,而不是将发展“归功于”某人某事某物。
理论有点过时,翻译很烂
三位不同领域、不同代际的学者对话,本身就是一件很符合参与文化的事情。参与胜利了吗?从80年代粉丝与商业媒体的抗到今天我们试图利用商业媒体来发声、实现集体智慧,商业化势不可挡,看似我们并没有取得胜利;但从另一面看,我们将技术和媒介作为工具,与商业化共存并将其纳入我们自己的文化圈子,打消了二元对立,也未必是一败涂地。伊藤瑞子谈的很多内容涉及到教育学我不太了解就不妄加评论了,亨利詹金斯的经验更多来自早期互联网,因此过于乐观在所难免,相比而言丹娜博伊德的见解更符合当下情况。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