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道德情操论的封面

道德情操论

[英] 亚当·斯密

出版时间

2018-02-01

ISBN

9787308178051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时常面临道德抉择,试图理解何为善恶,为何要遵循某些社会规则。《道德情操论》犹如一座灯塔,引领我们探索人类情感的深处,揭示同情、正义与良心的力量。亚当·斯密以其深刻的洞察力,解答了这些基本问题,让我们明白,正是这些内在的情感纽带,维系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作者简介
这段话讲述了罗卫东的基本信息,他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浙江大学副校长和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以及经济学思想史领域。作为亚当·斯密领域的权威学者,他发表过多篇关于亚当·斯密及其著作《国富论》的学术论文,并且在伦理学方面也有深入研究,其作品《情感、秩序、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界》曾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他还领导翻译了多部重要书籍,包括《亚当·斯密传》、《财富与德性: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发展理论史》,以及学术版的《道德情操论》和即将出版的《国富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巨著,它深入探讨了人类道德情感的本质、来源和功能,构建了一个全面的道德理论体系。这本书不仅对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具有深远影响,也对社会科学家、心理学家以及任何希望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人们有着极高的价值。通过阅读《道德情操论》,读者能洞察同情心、正义感与良心在个人行为和社会规范中的作用,从而提升自我认知,促进更和谐的社会互动。
适合哪些人读
对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感兴趣的读者
心理学爱好者,尤其是关注情绪共感和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者
社会科学家,包括社会学家、政治学者,以及研究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专业人士
寻求个人成长和提升道德判断能力的读者。此外,对于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来说,《道德情操论》也提供了理解个体与社会互动的重要视角。
书籍脑图
目录
《道德情操论》导读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篇 论合宜感
第二篇 论与合宜性相容的各种程度的激情
第三篇 论处境的顺逆对人们判断行为合宜性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在一种情况下比在另一种情况下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赞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完方知阉割版(只保留了1/4),好在蛮多古代案例删减了,留下的较为精炼,但是缺点也很明显:1.翻译功底实在不行,很多句子读起来绕口费劲2.最后一章算是精华,删了可惜了。
翻译问题太突出,怀疑是用百度翻译直接转的。
实话: 并没有细读,也许略有误会,不过好歹作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这个…用欧神的话说,有点“白左”的味道,也许是牧民之道,并不是帝王之书。
在得到薛兆丰教授的书单里看到了这本书,花了一个月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依稀记得几个温暖的午后,蜷缩在阳台的沙发上捧着ipad看书的场景。很多时候也会因为头脑昏沉或者文本难以理解而觉得枯燥,但每每读到产生强烈共鸣的片段,总会不禁慨叹斯密的睿智和幽默(14岁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昨晚终于读到了最后一章,今早读完,再看得到每天听本书的文稿解读(作者是人大哲学院教授刘玮),人家不愧是专业学者,30分钟的解读精简却抓住了精髓;知道了斯密想下一盘棋——用同一套逻辑来理解人类的道德、经济活动和法律基础,从而构建一个包含人类全部社会活动的完整学说,其中关键词分别是同情、自利和正义,可惜最终没有完成法律部分,就因为写《国富论》积劳成疾而过世了!
我们对待喜悦的共情(排除嫉妒)要远比苦难来的容易。
这个译本实在烂
这本书可以说是字字珠玑. 作者首先揭示了人性中是存在同情共感的. 遗憾的是,这种同情共感远不及当事人所感受到的那么强烈. 这是因为这些事情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只能通过想象来感受当事人的感情. 我们更加同情不幸,因为我们害怕这些事情将来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对他人快乐的同感的程度要低很多,因为我们更关心这些好事为什么没有发生在自己头上. 所以,很多时候要克制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别人很难同情共感. 另一方面,旁观者也要多感受当事人的情感,以其敏锐细腻的体贴关怀让人感到亲切. 本书后面探讨了正义——满足群体利益即为正义. 如果一个人做了违背群体利益的事情而不被惩罚,必招致他人愤恨. 为了保护群体利益,社会逐渐形成了道德和法律. 最后讨论了骄傲和虚荣,共同点是对自己评价偏高.
《道德情操论》的译者罗卫东在豆瓣上明性吐槽别人的译文是多么的糟糕,隐性炫耀自己的译文是多么的好,殊不知自己译文真的是史无前列的差,最差的一版译文。真是了一个笑话。这又让我想起了老孟。唉唉唉
这本翻译不行
1759年出版的写成了1795年。只此一处,不能读的版本。出品方太没有良心了。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