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在世的封面

在世

[美] 休伯特·L.德雷福斯

出版时间

2018-07-31

ISBN

9787308183727

评分

★★★★★
书籍介绍

休伯特·L.德雷福斯著的《在世(评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第1篇)(精)》是对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部分的经典解读,作者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解释这个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文本,试图把海德格尔哲学观念与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中耳熟能详的关于存在和心灵的观念联系起来,从而被誉为一部首次让英语世界读懂海德格尔的著作。本书是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上的实践转向的奠基之作。实践转向的要义在于把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哲学融合在一起,用前者解释后者,从而让二十世纪*重要的两个哲学家为这个转向“背书”。

休伯特·L.德雷福斯(Hubert L.Dreyfus,1929— ),美国当代哲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计算机仍然不能做什么》《存在世间》等。

目录
导论 为什么研究《存在与时间》?
第一章 海德格尔的实质性导论
第二章 海德格尔的方法论导论
第三章 对在世的一个草描
第四章 上手状态与现成在手状态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易读版存在与时间
10.30,当当。
e-pdf
“生存论上的可能性在一个游戏空间中显现,而且既不同于一个主体所拥有的意向主义的、第一人称的可能性,也不同于第三人称的、客观的、逻辑的和物理的可能性。……在关于有因缘的、主动的存在者的地方,生存论上的因果性决定性地使行动得以成为可能,又决定性地限制着行动。”【229】实际上人从来也不是完全主动地,而是总处在前拉后拥的诱导和暗促之中。但也从来就不是完全被动的,总有那些让你可以构成新的意义,让你对自己所做的负责,为你自己所做的悔恨的“回旋空间”、“游戏空间”。
1-13 前有背景
很清晰,但因为海哥原文已经很清晰了,总得来说收获有限(不过提供一些其它学科的交叉对比和例子还是很好的)。个别地方不太赞同作者的解读,似乎有过于社会/人类学的倾向
Dreyfus被誉为海德格尔著作最精准和最完整的解释者,读罢感觉盛名不虚。本书对《存在与时间》做了严谨而精妙的阐释,对原书许多表述不清乃至自相矛盾的问题进行了澄清,同时在海德格尔意犹未尽之处做了合理地延伸阐发,还从社会学,认知科学的层面对生存论做了补充举例。作者主要从海德格尔对心灵和意志的消解入手阐释生存论,通过逻辑性的概念梳理让生存论显得更严密,结构更完整连贯,更符合英美读者的口味,但也造成其与原著风格的差异。如果说原著像达芬奇笔下神秘的蒙娜丽莎,Dreyfus的阐释就像一幅立体主义版的蒙娜丽莎。本书虽只是对《存在与时间》前半部的解读,但附了一篇对海德格尔和克尔凯郭尔处理虚无主义的对比文章,相当于对第二篇的简要解读。可惜对时间性问题涉及甚少。本书对中文读者并不易懂,需对原著有相当了解。
愈发觉得,在根本的问题意识上(语言与生活形式),海,维二人实属同源,他们共同搭建起了贺伯特博德所言的“现代性”。 其实《存在与时间》第二篇恰是海不同于维之处,(也是文青最熟悉的海)作者对此不置可否的态度值得玩味
作者将目光集中于第一篇(生存论分析),规正了标准译本中某些名词的译法,用生动的例证和丰富的文本证据(新出讲课稿)勾勒了海德格尔通过上手/在手概念对传统哲学的突破,这种突破超出了所谓“实践哲学转向”。作者还注重与当代分析哲学界对话,批评了塞尔等人。本书的最大贡献在于为不能完全把握原著的读者提供了一种可作为出发点的视角,其不足也正在于这种视角有作者本人旨趣的深深痕迹。一方面,他对胡塞尔的理解几乎满盘皆错,基本将其等同于笛卡尔或塞尔,没有把握到现象学的突破之处。另一方面,他误以为海德格尔有关沉沦的学说可以清晰地划分为存在论的和心理学的,可以保留前者而舍弃后者,但在海德格尔那里对本真性的逃避并非一个心理事件,而总是发现得太迟的“早已如此”,对这种后知后觉时间性的忽视在作者对第二篇的逃避中也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