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明代宦官的封面

明代宦官

蔡石山

出版时间

2019-02-28

ISBN

9787308186483

评分

★★★★★
书籍介绍

《明代宦官》全面而详尽介绍了宦官在明朝(1368—1644)扮演的角色。作者从各种一手及二手资料取材写下这本书,试图向读者说明宦官如何渗透包括明朝的宫廷政治、特务活动与内部安全、军事与外交事务、征税与上贡、皇家专卖事业、司法审查、紫禁城布局、大运河等在内的多个方面,内容饶富趣味。 在蔡石山的笔下,官史编修者加诸宦官的谴责、嫉妒面纱被揭去,露出质地丰富如织锦的宦官样貌。作者以持平的立场描写宦官,对他们的能干、忠诚和无能、骇人、邪恶,给予了同样程度的关照。

蔡石山(Shih-shan Henry Tsai),享誉国际的历史学者,美国俄勒冈大学历史学博士,曾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与伯克利分校、阿肯色大学等,曾任美国阿肯色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明代的女人》《永乐大帝》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文人与宦官——新的主题式研究方法
第二章 明宦官的供需
历史起源——外族宦官——本族宦官——宦官供过于求——阉人过多的难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第一,明代宦官是除了文官和武将以外的第三个治理集团,他们除了在宫廷中侍奉皇帝,还在军事上担任监军,在政治上充当特务,在经济上担任职业经理人。这背后的偶然原因是明成祖朱棣出于对文武百官的不信任,打破了朱元璋留下的老规矩。 第二,明代宦官和儒家士大夫之间的冲突不是由于双方道德品质的高下,而是由于做事逻辑的差异。宦官只对皇帝个人负责,同时没有道德包袱。儒家士大夫的背后却存在盘根错节的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同时还受到儒家道德的制约。这种做事逻辑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经常爆发冲突。 第三,明代宦官和儒家士大夫之间的冲突中,还孕育着现代文明的曙光。宦官做事自私自利,没有道德包袱,这使他们不自觉地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儒家士大夫喜欢用基于农业社会的儒家道德丈量一切,这导致他们反而经常成为工业化的阻力。
19082.不读也罢。
明代宦官和儒家士大夫之间的冲突中,还孕育着现代文明的曙光。宦官做事自私自利,没有道德包袱,这使他们不自觉地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儒家士大夫喜欢用基于农业社会的儒家道德丈量一切,这导致他们反而经常成为工业化的阻力。
第一章还不错,后面发现硬伤不少。面向西方读者,所以有很多不直接相关的内容。
看完本书就一句话,大明离不开太监
一个外国人将明代宦官娓娓道来,有理有据,分门别类,现在豆瓣的评分对不起本书的内容。
清晰明了,印象最深的是宦官的教育、宦官的气节,谁说有明一代无贤宦?
写的比较平庸。但是读起来很顺畅。就这几个大方面挨家文献一分类处理,最后一汇总结论。和历史课本的编排也差不多。 但是就信息度和流畅度还是不错。 理论深度不够,适合以了解性为主的泛泛一看的读者。
这是一本为宦官“申冤”的书,立意是“公正”,但诸多揣测,如果当成【宦官八卦史】来读,还算精彩的。能人辈出:外交家/军事家/建筑师/书法家/航海家…个性丰富:清廉的/贪婪的/谦逊的/狂妄的/耿直的(沐敬怼永乐帝,硬刚)文人书写的历史中,宦官只有一副面孔。我反思了自己的偏见,也感叹他们的命运,圣眷如朝露,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热闹闹,荡悠悠,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难过
入门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