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愚蠢,谬误,罪孽,吝啬,
占据我们的精神,折磨我们的身体。
在这本书中,我放进了自己所有的心、所有的柔情、所有的宗教、所有的仇恨……
我真诚地相信,最好的批评是那种既有趣又有诗意的批评,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代数式的批评,以解释一切为名,既没有恨,也没有爱,故意把所有感情的流露都剥夺净尽。
——波德莱尔
自由的文艺青年游走巴黎时,落下了《恶之花》。
忧郁与理想、巴黎写景、酒、恶之花、叛逆与死亡,漂流着诗人的爱与恨,不包含一切,却细微的经过人所有的感情。
这部兼具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作,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欧洲出版的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诗集。全书按照内容和主题分为《忧郁与理想》《巴黎写景》《酒》《恶之花》《叛逆》《死亡》,书中还收录有《漂流诗集》(1866)和《恶之华增订诗稿》(1868)等。
同时,收录爱杜尔·马奈、爱德华·蒙克等诸多画家的油画、水彩画、版画,共计一百七十余幅。
越过池塘,越过溪谷,
越过……
我的心灵啊!你敏捷的移动。
··························································································
编辑推荐
纪念诗人诞辰两百周年 插图珍藏本
❈ 他是进步世界中的叛逆者
有人在书中嗅到了恶臭、也有人在诗中看见了烈火。
那时的现代世界满是理性的滥觞,理性的产物折服着地球的每寸角落。腐尸、阴暗的天空、忧郁、虚无的滋味、毁灭、一位罹难女人 ……这些是诗人看到的现代生活。从此他成了自己的太阳,也为自由与意义写下了另一种注脚。
❈ 他是现代精神的开拓者
不论怎样回溯,波德莱尔之后的诗歌与艺术都发生了变化。多数天才的出现使得之前的人物动了起来,那时的天才们捉住自己眼中的那束“光”,为之兴奋的美感、快感,从波德莱尔、爱伦·坡到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
❈ 书中的诗与画,那是一整代文艺人的精神
马奈和诗人经常结伴,在城市的街道与公园中穿行,混在人群中他们谈论艺术,也观察着来来往往的灵魂。诗人死后,马奈画下了那天(《葬礼》1867)。
如果象征主义的诗人属于波德莱尔,那么象征主义的画家一定是雷东,画家曾说艺术家与业余爱好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艺术表现他所经历过的真正的痛苦,而后者只是在艺术中寻求愉悦。
那些怎么也不可能知道的故事,可能都在画的角落里。
❈ 诗人莫渝翻译
莫渝,本名林良雅,生于1948年。先后毕业于台中师专、淡江大学,1982—1983年间赴法国进修。
他自20世纪60年代接触文学之后,一直与文学为伍。20世纪60年代开始写新诗,70年代翻译法国诗,80年代译第三世界文学诗歌与译诗研究。他写有诗集《无语的春天》 (1979)、《长城》(1980)等,散文评论《走在文学边缘》(1981) 、《读诗录》(1992)等,翻译作品《法国古诗选》(1977) 、《法国十九世纪诗选》(1979) 、《比利提斯之歌》(1984) 、《恶之花》(1985) 、《香水与香颂》(1997)等。
❈ 精美装帧
封面复刻雷东版画,手拓环衬(灵感来自第一版《恶之花》环衬),书口刷绿,定制函套,内文原色复制插图,正文采用日本进口艺术纸,为传世名著打造精装珍藏本。
··························································································
名人推荐
灼灼耀目,宛如众星。
——雨果
他诗作中的景致经常从巴黎的浊雾和泥泞跳跃进阳光明媚、晴空万里、遍地芬芳的国度。
——戈蒂耶
诗人之王,真正的神。
——兰波
波特莱尔的诗句营造了突发性与疏异性的感受,因此读者需要花时间思索与消化,这一方面体现了现代艺术令人费解的走向,也与现代人的经验方式息息相关。
——本雅明
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一行诗。
——芥川龙之介
言语之实从未如此好地展现,我将这本书视为光。
——伊夫·博纳富瓦
与东方式的泥醉的消遣生活,绝不相同。
——周作人
诗的真妙处不在他的字义里,却在他的不可捉摸的音节里。他刺戟着也不是你的皮肤(那本来就是太粗太厚!),却是你自己一样不可捉摸的魂灵。
——徐志摩
波德莱尔留下的少数著作,如诗集《恶之花》……则在之后的短短数十年间,启发了插画领域中前所未有的密集创作
——郭书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