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宋风成韵的封面

宋风成韵

黄博

出版时间

2023-07-01

ISBN

9787308238144

评分

★★★★★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

宋人自信自己“文物之盛,跨绝百代”,本书选取了宫廷、官场、旅途、科场和文坛五个最具文艺气息的生活场景,讲述了大宋天子如何从粗犷到温润,诗词如何在士大夫的朋友圈成为秀才艺的社交工具,唐宋之间的书法差异如何成为宋代土人的日常压力,激烈的科举内卷之下宋代士人是如何喜欢上谈论星座、测字、八字和相术的,以及宋代文艺圈的顶流们是如何凭借天价稿酬而一夜暴富的。宋风远去,宋韵难再,好在宋人的神采风韵还在。

*******************

【名家推荐】

*******************

包伟民(中国宋史研究会前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黄博果然是一个文艺青年,从宋人对本朝“文物之盛”的迷之自信中,把握住了时代脉搏,主要从杂乱的小说家言中,以同情之理解的立场,梳理出当时社会不断被文人士夫“文采风流”影响改造的一幅幅生动画面,将其间的故事用轻快生动的语言,讲给21世纪的读者们听。从马上得天下的赵氏皇室之慢慢成为喜好舞文弄墨的“才子天子”,到吟诗作赋、泼墨挥毫被当作士大夫之间重要的社交形式,科考成败心理压力的种种社会表现,乃至名士文采得以用真金白银秤量的润笔风尚,宋朝进入“科举社会”的种种生活场景,在黄博的笔下鲜活了起来。尤其重要的是,除了偶有反复的粗鄙化,对这样“文采风流”的崇拜,其实左右了近千年的中国帝制后期社会。期待有识之士在关注士大夫阶层的同时,也能够花时间讲出一些关于当时更广大基层民众日常生活的故事来。

*******************

虞云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相对而言,宋朝文化自由多元,社会生活遂独具异采神韵。以文人士大夫的文艺生活为切入点,趣味盎然地展现宋风何以成韵,这是自谑文青的作者撰写此书时怀揣的期许。著者落笔先叙宋代皇帝,揭示他们的文艺喜好同样深受文人风尚的潜移默化,同时点明了宋风成韵中的帝王垂范效应。而后铺展两宋士大夫文艺生活的四轴长卷:以诗词唱和酬对社会交际,以书法墨迹滋润日常生活,以星命相术熬煮心灵鸡汤,以文字创作收获润笔酬劳。全书精选代表性人物为话题主角,发掘趣味性轶闻为叙事方式;行文中牵绾穿插前代逸事,或溯源故实,或异代对比,收涉笔成趣之妙;评点时抑扬褒贬笔下人事,或凸显性情,或抉明意义,有收放自如之功。翻开这册以故事说文化的读物,你将憬然有悟而欣然有得:宋代虽已远去,风韵犹能钩沉!

*******************

王瑞来(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如果想知道一个受过专业史学训练的文学青年会写出什么样的作品,那么,就看黄博的这部《宋风成韵》吧。从宫廷文艺到士大夫的诗词酬唱,从书法欣赏到碑志写作,还有伴随着科举功名的士人焦虑与梦想,黄博精心择取了几个典型的视角,动用雄厚的学识积累,举重若轻,写得畅快淋漓,海阔天空。准确的学术传递,让读者在愉快的接受中完成。研究宋代文学艺术的作品,历来大多不是出自历史研究者的手笔,但这本书则是一个历史学者的写作。我觉得这本书的副题更能标示主题: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把文艺融入生活,这就是历史叙述。历史如现实,鲜活而生动。然而学院式的研究往往将历史抽象到仅存骨骼,不见血肉。说中华文化造极于赵宋,不能“载之空言”,需要有具体的人与事来填充。风追司马,期待黄博和更多的历史学者奉献出这样的作品,让阳春白雪走近下里巴人。历史学的无用之用,此之谓也。

黄博,1982年生,重庆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藏学和宋史。著有《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如朕亲临: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治生活》等。

目录
自序 还是文艺青年
楔子 宋风何以成韵
一、从马上打天下到笔下治天下
——宋代皇帝的宫廷文艺生活
二、两首新诗千里道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正在学宋画
《宋风成韵》是作者黄博的一本书,该书挖掘了宋朝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五个场景,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宋朝士人的文化自信和独特魅力。 首先,书中选取了宫廷、官场、旅途、科场和文坛这五个场景作为探讨的重点,充分体现了宋朝社会的多样性和文艺氛围。通过对这些场景的刻画,读者可以了解大宋天子的转变,从粗犷到温润,显示了当时朝廷文化的儒雅与细腻。
好看
本书巧在构思:作者将不同人物身份——如皇帝、士大夫、文人,与诗词、书法、算命、润笔等文艺生活巧妙融合在了一起,同时以时间线推进,比如从宋太祖喜欢涉猎过渡到太宗和后代喜欢诗词书法等文艺,从苏轼和弟弟苏辙年轻时科举名扬天下,写到苏轼不断被贬,仍以诗词话人生的豁达,展现了一副既包罗万象,也一点也不混乱的景象。 可以看出作者对苏轼的偏爱,大量篇幅都在写他!也难怪,真性情的苏轼,谁不爱呢?!
川大黄博老师宋史新作,探索宋代的文人生活,有宋词三千里的感觉,从丰富的宋代诗词与文人笔记中,作者指出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压力之大,远超汉唐的读书人。因为汉唐讲阀阅,身份决定命运,个人很难凭自己的努力改变,大家只能认命。而宋代的科举社会,给了普通人出人头地的机会,大家有资格不甘心了,可这个机会又越来越小,读书人之间都卷得厉害。宋代读书应举的人之多,以至于哪怕是在乡野荒州,也有许多人做着鲤鱼跳龙门的美梦。如何让士人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算命术对他们而言,就是最有效的心灵安慰。
  黄博的书看起来很痛快。   这是我读了《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和《如朕亲临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社会生活》两书之后的感想。   如果说《如朕亲临》胜在取材之鲜,那么这本《宋风成韵》就胜在材料之厚。   不是从历史上抓到一点儿边角料就阐发开去,而是淘遍整个宋代,把有关专题的内容全部搜罗而来,找出其中的脉络,梳理发展的趋势,然后深挖细嚼,找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凝练出文化的共通性,形成一个厚重的研究体系,这不是随便一位作家的涉笔成趣,这是一个有良心的研究者的厚积薄发深入浅出。   
暑假之际,大概浏览了宋风成韵这本书,通过此书,我不仅明白了宋韵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感到无比自豪。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不可缺失的精神涵养,也是传统文化的基石。民族复兴也是无法脱离她们的文化滋养。林清玄曾说过: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有体会 。新时代的领路人强调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要时刻坚定文化自信。宋朝,是文化发展的大时期,此外,中通明外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为中华文化奠定了基础,有葡萄,番石榴,血汗马引入中原,丝绸对外开放,佛教,玛瑙等制品引入中原,对外开放,使宋朝文化有了进步,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为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因为文化,特别是一个思想,一个民族的魂。无论到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名族,都该如此重要。
所谓宋风流韵究竟是什么样的?真实的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到底是何种境况?《宋风成韵》中,以宋“文物之盛”到宋人“文采风流”为脉络,贯穿天子文人至村儒白丁,将宋风文艺日常娓娓道来。“以小故事,讲大历史”,挖掘宋代文化,与宋朝历史相印照。
很有趣的普及读物。另,实在没必要花那么多篇幅讨论所引用的诗词的音韵问题。
任何时代卷不动的文艺青年都比搞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