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现代中国小说十讲的封面

现代中国小说十讲

王德威

出版时间

2003-09-30

ISBN

9787309037739

评分

★★★★★
书籍介绍

《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名家专题精讲》以小说为重点,探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面向;历史迷魅与文学记忆。由“除魅”到“招魂”,《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名家专题精讲》借这一论式叩问现代中国历史与文学间复杂的对话关系,如国家神话的生成、文类秩序与象征体系的重组、“史学正义”与“诗学正义”的辩证、群众与个人主体的还乡团动,还有更重要的,时间、书写、欲望、记忆所构成的叙事网络。

王德威,职业:学者,出生日期 1954年11月6日,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后任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86年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助理教授;1990年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副教授;2004年出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着作有:《现代抒情传统四论》、《台湾:从文学看历史》、《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等。

目录
序:历史迷魅与文学记忆
1 虚张的正义——《三侠五义》与《老残游记》新论
2 罪抑罚?
3 革命加恋爱——茅盾,蒋光慈,白薇
4 批判的抒情——沈从文的现实主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选择面较窄,可能是篇幅限制吧
关键词侠义与公案小说 罪与罚 疾病 革命文学 (茅盾 蒋光慈 白薇 闻婕 戴厚英 施明正顾城) 现代(抒情 写实)诗人之死 城市记忆 港台文学 王安忆 张爱玲 鬼魂 论证方法与语言
当读。王氏识见、文笔俱佳,似已独步海内矣。
当当限时免。现代中国小说读得很少,书中所载作家多数是闻其名,而未读其文。其中几章写得非常好:革命加恋爱——茅盾,蒋光慈,白薇;批判的抒情——沈从文的现实主义; 此怨绵绵无绝期——张爱玲,怨女,金锁记;诗人之死——闻捷,施明正,顾城。而写诗人之死那篇对文革中文人命运的分析挺直接的~~~整章截屏~~
这本书又挑战我的能力了,读得吃力得很,主要是对较新的文学理论不熟,加上许多作品都没读过。整本书的研究方法给人一种俯瞰的印象,王德威教授以熟稔的理论手法,从许多新鲜的历史和文本视角对作家、作品、创作背景进行了分析。分析方式还非常玄妙,比如《罪抑罚?》中从《三侠五义》、《老残游记》、《活地狱》引申出的对现代官僚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思考,就显得有「拔高立意」之嫌,而且文本自身所传递的信息也应该是超出了这种玄妙的讨论的。即使如此,却也影响不了这些论述的高明。王德威教授还引用了一种类似「诗史互证」的考据方法,只是考据的对象由诗歌转变成了小说。其试图以这种方式还原文学记忆中的中国现当代历史,乃至于思潮。加诸中国的政治情绪,使得这本文学批评也充满了政治意味。全书的文本分析有所欠缺,而在历史探讨上也缺乏
沈从文
驱魅驱的是露骨写实主义的拟真原则、绝对真理和历史合法性,又赋上毛主义的幽灵和对鬼魅世界的虚构欲望,提出“幻魅现实主义”,游移于文本内外(叙述与人生)和虚实之间,借抽离出相同主题的作品抒发自己的慨叹,于是把虚构、不可知、理性、个人史和国族寓言都卷入混沌之中。
炫技与华丽共舞,论述与阐发一色。一流的现代文学评论。
跟大陆的研究方法确实不太一样,很推荐一读。大陆的学科方法可能更偏文本一点,从文本中去抓要素,但文本往往是有限的,必然造成学科研究的限制,最后只能去用考据式的方法还原文学现场。王德威用的是西方的理论,像福柯,汉娜阿伦特,用他们的理论来进行学术研究,专题性更强,这是十分有意思的,比如说研究肺结核与中国现代的集体病症和研究“鬼”的形象在中国小说史的演变,随着五四启蒙的推广,鬼渐渐不出现在小说中,直到改开后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在寻根文学中重新涌现。王德威在序言中说文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历史除魅,这一点很好,评论中茅盾的风流韵事能让普通人知道难能可贵,研究作者的情感经历和小说中情感的走向的一致性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研究。不过不好的一点就是太过于高屋建瓴,比如沈从文那一章,为什么沈从文写作的起点就是批判呢?
第十章尤其好,也很令人警醒,“鬼”是什么?我们能容许它存在吗?甚或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可恶鬼吧。 整体来说,越靠前的章节越好,789三章味如嚼蜡。。。 王德威似乎希望运用语言审美批评,来取代一种简单的意识形态批评,这背后是他对历史迷魅的担忧的,但是落点却好像还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拔高,见沈从文与鲁迅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