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比较文学研究入门的封面

比较文学研究入门

张隆溪

出版时间

2008-09-01

ISBN

9787309062250

评分

★★★★★
书籍介绍

我们策划编辑这一套“入门手册”,让作者特别针对刚刚完成大学学业进入硕士生时期的人编写,意在引导他们知道初步的“研究方法”,以区别大学阶段的“常识学习”。

这套学术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者,都是“学有所成”而且是“术有专攻”的学者,专业各有偏重,领域宽窄不一,但是,我想在他们撰写的这本入门书中,都必然包括“历史”、“方法”和“视野”这三方面。所谓“历史”,就是了解本领域的历史即学术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辈和同行已经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桥板上”,不必重起炉灶“而今迈步从头越”,也不能掩耳盗铃装作自己是“垦荒”或“开拓”。所谓“方法”,就是选择本领域目前最通行和最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说,并选择若干最好的典范论著,让阅读者“见贤思齐”,哪怕是“照猫画虎”,因为最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当然模仿的应当是最高明的杰作,这才是“取法乎上”。所谓“视野”,就是开列出中国和国外在本领域最基本的和最深入的论著,使得研究生不至于“拣到篮子便是菜”,反而漏掉了必读的经典,形成引用参考文献的“随意”。这一部分可能包括了超出硕士生,甚至可以提供给博士生使用的、中外文的“进阶书目”,通过参考文献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让阅读者通过简单的论著名录,知道世界上的同行在做些什么。

目 录

前言

1 引论

一、 何谓比较文学?

二、审美历史主义、法国影响研究和美国平行研究

三、 文学理论的兴衰

四、 全球眼光与多元视野

五、 结语

2 中西比较文学的挑战和机遇

一、 从边缘走向中心

二、 中西比较面临的挑战

三、 文学理论与中西比较

四、 中西比较方法浅论

3 比较文学研究典范举例

一、 知识准备与范例的意义

二、 终结、意义和叙事

三、 多元的世界文学新概念

4 中西比较研究典范举例

一、 理论的理解和表述

二、 中西诗论的融合

三、 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四、 中西会通的典范

五、 结束语

5 参考书目

一、 中文书目

二、 英文书目

目录
前言1 引论 一、 何谓比较文学? 二、审美历史主义、法国影响研究和美国平行研究 三、 文学理论的兴衰 四、 全球眼光与多元视野 五、 结语2 中西比较文学的挑战和机遇 一、 从边缘走向中心 二、 中西比较面临的挑战 三、 文学理论与中西比较 四、 中西比较方法浅论3 比较文学研究典范举例 一、 知识准备与范例的意义 二、 终结、意义和叙事 三、 多元的世界文学新概念4 中西比较研究典范举例 一、 理论的理解和表述 二、 中西诗论的融合 三、 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四、 中西会通的典范 五、 结束语5 参考书目 一、 中文书目 二、 英文书目
用户评论
很久前讀過的書了。沒有甚麼章法, 批評羅蘭.巴等部份並不中的。後面中西會通又是老一套場面話。比不上一些有主要脈絡可依的簡介文學批評讀物, 比如terry eagleton的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藏书阁打卡】 2008年的观点,依然远超现在我的认识,……也许另一个层面说明,理论爆炸的时代过去了,理论的反思也已经很久了,知识的增长速度逐渐缓慢。而比较文学最值得标出的特点应该就是视野吧!所以有紧跟世界的前瞻性。这本小书中提到《什么是世界文学》、《文学世界共和国》都是我最近看到引以为比较文学必读的书,张先生都有简练而富有洞见的概括与介绍,我怎么还能为无知沾沾自喜?还有《终结的意识》我是第一次知道。我的眼界大概能有1980年左右吗?可能还是太高估自己。 让我说几个目前崇拜的中国文学学者,一时恐怕也只能说赵毅衡、张隆溪——而这两人都是钱钟书的迷弟。 “所谓中国文学和文化之根本的他者性不过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建构,而绝非什么独特中国本质的正确再现。”P44 “先学无情后学戏”,实戏如人生的箴言。
這本書真的很好,背後還有書單。
今天听itunesU里一堂讨论比较文学的课,对概念有些质疑,翻出来读掉。去头去尾就只剩对比较文学paradigm的例举和简介,典范一块完全变成了钱老学术宣讲会,有凑字之嫌。除了更坚定我回家开动管锥编的决心以外所获无几。等论文地狱结束过Susan Bassnett。
不算很好。
“要是早一年看这本书就好了”,内心的玻璃门在暗声响起时渐渐隙开,然而这种“追悔”是应当好好否定的。茂陵烟雨埋弓剑,石马无声蔓草寒。不如记下草坪上的好天气。
0721《张子·劝学》
几本入门教材里编的最好的,张隆溪和乐黛云举的例子比马工程丰富有趣太多了
视野开阔的好书
前往西宁的火车上读完了前四章,其中依次梳理了学科史、学科视野与方法案例。刚读的第五部分用来做入门目录。获得的最重要的警示是,必须时刻注意为何比较、如何比较,而后在诸多戏剧式的宣言中坚信并维护比较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