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的疼痛的封面

中国的疼痛

摩罗

出版时间

2011-01-01

ISBN

9787309075250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20世纪初期的部分中国精英与西方社会、西方国家有文化和价值认同上的联系,可是在血缘和社会组织上,他们又只能属于中国社会。这种文化认同与民族身份的矛盾,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分裂。

然而,正是这一代精英人物迅速成为引导中国文化前途的文化领袖,他们所提出的文化战略及其所选择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在时势与政治的促逼下,不断地被单一化并被推向极端,成为日后中国社会的正统和主流;同时,激烈的社会形态转换与不断革命则使中国基层社会及其所赖以生存的文化遭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和扫荡。

中国基层人群由此而承受的被撕裂的疼痛,并不比精英人物少一些。

一部分精英人物率先体验到的精神分裂,外化为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分裂和社会分裂,中国社会因此而遭遇着广泛的撕裂与疼痛。

当今中国社会日益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和价值认同危机,就是这种疼痛的升级版。

摩罗所著的《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深切感受着民族之疼痛的中国人不能不读的一本书!认真思考着民族之未来的中国人不能不关注的问题。

摩罗本名万松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江西都昌人,先后出版过《耻辱者手记》《自由的歌谣》《因幸福而哭泣》《不死的火焰》《大地上的悲悯》《中国站起来》等著作,以其文字率真,思想敏锐,被读者誉为“民间思想者”。

近年一度搁笔,闭关读书,专注于原始宗教、史前史、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一个偶然的机缘促其开始全力关注五百年殖民史与中国近代史,并由此对80年代以来盛行的近代史观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与反省,对于与近代史密切相关的近现代文学史,也有了不同于以前的体会和认识,遂有《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一书。同时与杨帆合编《太阳的朗照——梁启超国民性研究文选》《月亮的寒光——鲁迅国民性批判文选》《人性的复苏一“国民十牛批判”的起源与反思》。

目录
目录
题词
自序
解题 什么是文化政治学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修行130th,内容与圈子决定格局一脉相承,比不成体系的中国站起来好非常多,摩罗是在思考,而且很深刻,对五四一代的剖析相当到位,但是他文笔太冲了, 很难相信这是当年温煦深沉的摩罗,这本书应该会让很多人不快,但是给了你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角度,这是实实在在的
摩罗终究没有能力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三流罢了。
不同视角,别样感受,不好以“武断”一言以蔽之。
零散的文学研究,有些观点值得思索。
大陆知识分子能写出这样的上佳之作,颇为不易了
粗糙
感觉作者有点偏激,为批判而批判
中国特有的国民劣根性批判是个伪命题,但这并不是说从梁启超、鲁迅到毛泽东等人对国民性的批判改造运动纯粹“其来无自”甚至一无是处。那些谓之国民劣根性的人性缺陷并非中国所独有,而实为人性中之通病。中国特有的国民劣根性其实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为赤裸裸的侵略行径寻找种族合法性生造出来的一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