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晚明史(1573-1644)上的封面

晚明史(1573-1644)上

樊树志

出版时间

2015-03-31

ISBN

9787309105643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论述的晚明史,起于万历元年(1573年),迄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今有汤纲、南炳文《明史》和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剑桥中国明代史》,以及司徒琳(Lynn H. Struve)《南明史》和顾诚《南明史》。前两种《明史》是关于整个明代的历史,后两种《南明史》则是关于崇祯十七年以后南明小朝廷的历史,而晚明史的专著付诸阙如。因此,本书的出版具有创新性。

本书观察晚明史的一个别开生面的视角,在于晚明与世界的联系。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的晚明时期,正处在新航路发现之后的“全球化”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邻近国家传统的朝贡贸易之外,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以及它们在亚洲与美洲的殖民地,都卷入了与中国的远程贸易,而且都毫无例外地处在贸易逆差之中,占世界产量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后的“全球化”进程也表现在文化上,其主要标志就是以耶稣会为代表的教会向世界包括中国派出传教士,在传教布道的同时传播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科学与文化。晚明时期进入中国的耶稣会士,通过澳门这个中西交流的窗口,对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影响。

本书演绎晚明史的主要特色,在于充分表现了叙事史学的结构与魅力。晚明中国在经济、文化上融入世界之际,一个固步自封的王朝不仅不可能把握机遇,反而是加剧了自身内在矛盾,特别是朝廷上下都忙于政治派系之争,从万历到崇祯的几十年中几乎没有不争之时。书中以翔实的史料、细致的笔触,再现晚明王朝在内忧与外患的双重压力之下走向灭亡的全过程,并揭示其深刻的教训。作者广泛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在〖JP3〗关于晚明时期“倭寇”、“市镇”、“新政”、“党争”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目录
导论——“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一、地理大发现后的全球经济与晚明社会
1.新航路的发现与葡萄牙人的东来
2.以澳门为中心的晚明对外贸易
3.“倭寇”新论——以“嘉靖大倭寇”为中心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变与守,礼与法
看得头大,引用资料太多,大段大段全是史料原文,显得繁琐,希望下半部能好点。
帝王之兴,必有驱除。元辅功臣,亦难逃此劫数。
导论是真的好,后面的部分其实很熟悉了,大致翻了翻,不过引用里见到了几种不太常见的书,mark下来回头去找。
快速浏览,不是很有趣。
这个版本不错,在汉唐宋史学专著推陈出新的时代,明代—这个最后的汉族统一王朝的学术专著却如此稀少。张居正的新政,明神宗的前明后昏,万历三大征的威武,衰亡的种子却已埋下了。
希望与学生共读的大部头作品,不过还只是学习了其中一半,已经花了我约半个月的时间,惭愧。膜拜的大师作品,论文式的解说,史料非常详实,解释也很具体易懂,让我做足了笔记。从分析晚明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到政治格局的人变动,结合之前所看的《重写晚明史》,又有了更多的了解,继续加油啃第二本!
[cp]#2# 樊树志的这部《晚明史》深受布罗代尔的影响。将晚明放到全球化的背景中去审视,其实蛮有意义。因此,其导论部分还是最有启发性,也看得最为艰难。去年读了好多晚清史的书,今年转移阵地~[二哈][二哈][二哈] [/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