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之钥-a key with no name-这一双关足以表明戴老师的姿态与立场。又一次被戴老师的视野horizon/insight深深折服,尤其是关于陆川一篇。戴老师笔下幽灵般出没的对60年代的叩访与她反复强调的后冷战现实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是她奔走呼号“20世纪遗留的最大历史债务与思想及实践瓶颈”的基础与底色(想必亦是她的躬身自省)。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她厕身高校、心系底层的立场,正如她不无沉重地指出,“今日我们难以轻松地言说‘中国’”。有趣的是,此丛书与同社另一套书相比似乎自觉不自觉地呈现出了“京派”与“海派”的比较文学研究的某种差异(暂且忽略其他地域的学者)。而体验过后者的我在今晚看了比较所30周年所庆的视频后也更加坚定追寻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