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买卖股票之前会运用概率论计算每支股票的赔率吗?或者你从不进行这样的计算,而只是将一切交付给你的直觉?然而,推理心理学的研究却告诉我们,我们人类在进行推理决策的时候,只要一听从推理直觉的召唤,就往往会违背逻辑学与概率论的要求而犯下种种的“推理谬误”。各种推理谬误与我们对于世界的前景认知结合在一起,又便构成了所谓的“ 认知成见”。由此引申出来的哲学问题便是:“认知成见”或者“推理谬误”的广泛存在,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人类在根底上就是“非理性”的呢?
显然,这不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难以解释,为何在逻辑学与概率论的理性之光照亮人类心智之前,我们的先人就早已在地球上获得了巨大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成功了呢?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现代逻辑学与概率论的规范性意义又将体现在何处呢?面对这个棘手的两难处境,徐英瑾、张志林、黄翔编的《认知成见》将参照西方对于人类思维推理捷径的*新研究成果,结合达尔文主义的心智观,向读者展现出一条为诸认识成见进行“祛谬”的新解释路线。本书所面对的读者包括:科学哲学、心灵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师生,媒体与广告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企业与政府各级部门的决策人员。
徐英瑾,2004年6月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曾在意大利与美国各自进修一年(在美国是以Templeton Fellow的身份在圣母大学哲学系进行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他在这五年中(以及稍早的一些时候)累计获得两次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一次),以及2次全国高等院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二等奖,2015)。在2009年他被上海市市委宣传部下属的东方学社评为“上海十大社科新人”,这是当年上海哲学界唯一入选者。同时,他至今依然是上海哲学界目前唯一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获得者(2006年获奖)。获奖的论文《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200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8万字)是汉语哲学界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专门讨论维特根斯坦从其早期立场转向晚期立场之转型过程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