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留声机 电影 打字机的封面

留声机 电影 打字机

[德]弗里德里希·基特勒

出版时间

2017-02-28

ISBN

9787309129120

评分

★★★★★
书籍介绍

“媒介决定我们的现状。”

1880年前后,分别代表声学、光学和文字储存技术的留声机、电影和打字机相继问世,打破了活字印刷术长达四个世纪的书写垄断。这不仅开启了用数据流记录人类记忆的新时代,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信息感知和思维模式从此发生了根本改变,这种改变影响至今。

留声机第一次成功复制下人类生活中的白噪音,电影特技变成了灵魂的模型,操作不便的书写球造就了尼采的简洁风格……

在本书中,弗里德里希·基特勒带我们亲历了这三种技术从发明到接受,再到相互关联的历史,回顾了与之相关的轶事、文学文本和哲学断片,并在其中展开对记忆与书写、技术与意识、媒体与艺术等终极问题的思考。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iedrich A.Kittler,1943—2011),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美学与文化研究学院教授,耶鲁大学特聘学者,哥伦比亚大学特聘访问教授,继麦克卢汉之后最重要的媒体理论家之一,被誉为“数字时代的德里达”。代表作有《话语网络1800/1900》《留声机 电影 打字机》等。

邢春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2008—2009学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15—2016学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

用户评论
瓦格纳的音乐、歌德的小说、爱迪生的技术、希特勒的战争、卡夫卡的通信、弗洛伊德的梦境。媒介,或者准确的说是物质性媒介,决定了我们的生存处境。
有灵光
勉强算读过?反正也没咋看懂◉‿◉ 我时常怀疑我看的这是中文吗。基特勒的思维真的好跳跃,书很神,但我不咋行✋
想不到基特勒居然是PF铁粉。
媒介融合也就意味着媒介泛化与消失。新媒介的出现是对统治我们几千年之久的书写垄断的颠覆,基特勒认为这种恐慌审美学,是我们现在对未来充满恐慌的真实写照。基特勒的文笔隐晦佶屈,涉猎甚广,翻译有难度。仅读完序言,觉得基特勒不如斯蒂格勒。
"灵魂是记录声音的笔记本",希望明年可以给《想见你》写一篇从媒介考古到精神分析的文章。
三星给这个翻译版本😅希望出德语直译修订版,通不通顺不讲还能有翻译错误,真的很影响阅读。
新型媒介技术通过对身体感官的分割创造了一种肉身的虚拟在场,媒介融合的趋势好像使人的具身性回归更加困难了…..感觉没救OTZ
去年读的 媒介考古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和手段
很有意思的主题,基特勒的观点和角度都很历史学,比起关注人文更关注技术本身。翻译零分,经常看着看着怀疑自己是不是看不懂中文…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