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和中国,都有源远流长的文本解释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学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地对经典文本的阐释的过程。本书分为十讲,所讨论的不是哲学层面的所谓“本体论阐释学”,而是文学批评层面的“方法论阐释学”。故书中着重介绍中国自先秦以来的关于文学作品解释的传统,力图将文学阐释的观念、方法与诗歌的注释形式、文集的编纂方式结合起来考察,从中见出某种共同的“阐释学眼光”。
周裕锴,1954年生,成都华阳人。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任中国苏轼学会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韩国东方学会、中华诗教学会副会长,《文学遗产》、《中国诗学》、人大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等刊编委。日本大阪大学客座研究员、台湾东华大学、台湾大学客座教授。著有《中国禅宗与诗歌》《宋代诗学通论》《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文字禅与宋代诗学》《禅宗语言》《法眼与诗心》《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语言的张力》等书,为《苏轼全集校注》三位主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