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弄假成真的封面

弄假成真

张仲民

出版时间

2022-11-01

ISBN

9787309165876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以晚清上海报刊上的医药广告造假现象为研究中心,重点围绕近代的两个著名假补药燕窝糖精和艾罗补脑汁展开,兼参考民国初期的医药广告资料,注重讨论报刊医药广告的制作过程、叙述结构和修辞特色,医药广告的读者及消费者反应,名人代言的医药广告情况,医药广告中的借名造假现象等,并在近代中国的身体文化与消费文化打造的视角下检讨医药广告对近代中国社会造成的深刻影响,如其对“东亚病夫”形象与记忆塑造的影响,藉此来讨论医药广告中的虚假宣传导致的社会影响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笔者希望与既有的医药广告研究进行区隔,同时也希望借助更为丰富多元的资料收集与较为细致的解读,能够补充和纠正之前的相关研究,填补相关研究中的空白。自序导论:晚清的广告论述第一章制造虚假广告第二章当糖精变为燕窝——孙镜湖与近代上海的医药广告造假第三章补脑的政治学——黄楚九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第四章名人与医药广告第五章移花接木:近代上海医药广告中的借名造假现象第六章再现的政治学:近代中国“东亚病夫”形象的商业建构第七章弄假成真第八章余论。

张仲民,河南尉氏人,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兼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出版有专著《种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等三种、论文集《叶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一种,发表有论文、书评多篇。

目录
导 论  晚清的广告论述
第一章  制造虚假广告
第二章  当糖精变为燕窝——孙镜湖与近代上海的医药广告造假
第三章  补脑的政治学——黄楚九的艾罗补脑汁广告
第四章  名人与医药广告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其实广告造假这个主题和个案都是很有意思的,但遗憾的是作者主要还在描述现象,而后两章的理论部分几乎只是概念的拼贴,缺乏问题意识的引导,且和前文的个案在写作上比较脱节,套用到任何医疗史和身体史研究上都可成立,而这也侧面说明了本书史与论的分离。
非常精彩! 孙镜湖可谓广告“奇才”,假冒北京同仁堂、收买医生背书、文人软广、谢函等,启发后来者、流毒无穷。黄楚九更高一筹,广告手法创新,采用白话小说、西方科学术语、女性现身说法、泛政治化等,将商品符号化,实现身份的建构和曲隔。“补脑汁”极易联想到脑某某产品。 讽刺的是,报纸刊载假药骗人讯息同时,刊登广告。甚至药商入股或创办报刊,让报刊沦为广告工具。政府颁布禁令因被报届、医药界反对无疾而终。 积极意义也有,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消费文化文化建构……推动了民生、种族和国民意识、民族主义等观念的广泛传播。p243 “东亚病夫”形象解读角度很新颖:商业力量(即医药广告的作用)影响了近代中国的“东亚病夫”形象和记忆的传播与建构。 值得一提的观点:小说中的叙述至少蕴含着某些“历史意见”。p16
医学史、消费史、文化史 皮埃尔·诺拉:我们不探究往事如何发生,而是了解它如何持续地被利用,它的应用与误用,以及它对于当下造成的影响。 利用:从国民心理(养身、补虚)、民族政治(“东亚病夫”)、中西碰撞(迷信西方)等角度切入 运转:商人和报业的商业活动和顾客的消费行为形成互文 参与方:商人(以燕窝糖精、艾罗补脑汁为例)、医生、患者、文坛、政客、外国人 体现在:广告及造假——文章小说、保证书、牌匾 诸多行为沿用至今,作者不断强调上海作为近代医药广告商的丰腴之地,在反观当下上海又作为广告服务行业的重镇,即便广告的“规范”和医药行业的“规范”早已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被提上日程,但已被建构的“卫生化”和“政治化”的身体,不免使我们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了。
史料多元,为文严谨,笔锋犀利,还有索引
这本书的旨趣便在于既有严谨的学术论证,又关注近代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读起来甚是有趣,相信能给对广告营销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