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法团主义的封面

法团主义

张静

出版时间

1997-12-31

ISBN

9787500422525

评分

★★★★★
书籍介绍

以“国家与社会”的制度化关系为视角,以社会秩序的冲突及结构整合为主线,本书介绍

了法团主义构想的基本内容、功能及针对模式,并讨论了法团主义模式运用于中国的限制及问

题。本书2005年新版增加了两章(“美国民间世界的转型”;“城市社会的利益组织化”)和中英文参考文献目录;附录仍包括斯密特教授对于法团主义在欧洲多国的实践成败分析。

张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领

域: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社会变迁。主要出版作品:《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利益组织化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即出)。主编:《国家与社会:研究暨批评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学术随笔:《香港读书四年》(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哈佛笔记》(法律出版社,2005即出)。

目录
前记和致谢
导言 组织化利益、多元社会及国家
1.从美国的“独特性”说起
2.多元主义模式下的“公民社会”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利益团体不可避免地进入体制。所谓法团,就是拥有合法性的团体。
在读98年版
98年的书完全没有脱离时代研究主题诶,我的法团主义疑惑原来在那么早之前就已经提及。但是,确实是很多东西没讲清楚,以及读起来颇有不顺之感,也可能是最近太偷懒,读书太少。
看的是第一版,大一时看的,至今影响着我对corporatism的汉语用法
在书的28-29页,梳理“国家法团主义”和“社会法团主义”区别那块,错得很离谱。读了原著就知道了——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 (Schmitter, 1974)。哎,一堆国内的学者引过书里那段……扎心了!
草草结尾,最后一章Schmitter将法团主义在欧洲的命运和宏观经济社会形势结合的讲法给我一些启发
味同嚼蜡地读完了整本书,当然是粗略的读法。 张静可能不适合写这种理论性强的政治思潮类专著,对于法团主义应该还是直接阅读论文比较合适。
张老师真是在思路清晰和言辞简练上做到了极致……
anti自由主义、anti极权主义,所谓的第三条中间路,可能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的变型。选读了一、二、六、七章,第三版的第九章貌似很有现实性,可惜没有电子资源,直观感受:挺应这两个月的景。政治学黑话我说不来,借助词源来解释corpotism,也就是把各行各业视为整体社会的部分,犹如身体的各个器官,在器官互相协调合作的同时,身体在必要时实施统一控制,其中个人更像是组成器官的细胞,但他可以自愿加入某个组织,但要服从规定、受其约束。本质上更接近制度主义,但国家、社团权力的差距,会影响自主性和限制性。末章探讨了适用中国的条件和可能。本书未进行历史溯源,其实早期某些法团运动中的天主教起到凝聚作用,作者侧重于70年代后的思潮,序言中坦白了认识的局限,即对法团发源地的欧洲各国理念比较陌生,较依赖美国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