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论反讽概念的封面

论反讽概念

[丹] 克尔凯郭尔

出版时间

2005-12-01

ISBN

9787500453437

评分

★★★★★
书籍介绍

《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是文集第一卷,是克尔凯郭尔的博士论文。《克尔凯郭尔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丹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的合作项目。它不仅是国内首次系统地直接由丹麦文原文进行翻译的克尔凯郭尔重要著作选集,而且还致力于成为引导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经典之作。翻译所依蓝本是最新丹麦文学术版《克尔凯郭尔全集》,它集中了丹麦语言学家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克尔凯郭尔研究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中文选集的翻译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

作者简介: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曾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后继承巨额遗产,终身隐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费出版。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个人的“存在”,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译者简介:

汤晨溪,1968年生于河南济源,1989年出国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博士,现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德文系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西欧近现代文学,西欧思想史、跨学科文学研究,比较文学。

目录
上卷 苏格拉底的立场,理解为反讽
导言
第一章 这种理解的可能化
色诺芬
柏拉图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在克尔凯郭尔看来,苏格拉底以自身特有的彻底的否定性、消极性使一切现实丧失了有效性,他像一个勾引者,把青年从现实存在的根基中拔出,世界在青年面前展现出崭新的迷人模样,青年们也因此爱上苏格拉底,而苏格拉底至此却不再继续带领青年走向新的有效性,因为苏格拉底一直力证的就是自己和所有人的无知。认识你自己的含义即把个人从存在中拔出来,意识到自己。苏格拉底沉浸于这种超脱一切之上的自由,这就是克尔凯郭尔的反讽的含义。想起包慧怡的一篇文章,苏格拉底可以说是一个不害怕迷宫的人。而大多数是恐惧迷宫的,就此城邦判处他死刑也可理解,城邦的角色像宗教大法官,但苏格拉底当然不是基督,苏格拉底是有意识的对神如何存在的无知。
齐克果可太骚了。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大体还是遵循着黑格尔的框架,反讽处于自为这一环节,此时自在的事物,有限的事物全部消解在这种无限性之中。而在柏拉图一些没有结果的对话之中展现了苏格拉底的这一点,涨姿势的是才发现原来《理想国》色拉叙马霍斯那篇也算。通过反讽对他人的意见进行消解的,但是得到虚无或者是抽象规定,而这一点无疑毁灭了希腊城邦,并且给苏格拉底身边很多人带来无限的焦虑,可以说反讽是和虚无以及与虚无相伴的焦虑相伴而行的,包括之后所提到的德国浪漫派也是沉浸在这种求永恒却不得的痛苦之中。所以我觉得克尔凯郭尔分析情绪现象还是非常一流的,讲到这种情性时发人深省。这一点隐含着其之后思想发展的脉络
迈向基督教反讽
黑格尔,无限否定,从现象到理念的中间,一无所知的苏格拉底
以前细读《理想国》时,觉得苏格拉底就是一个诡辩的人,永远让别人走到逻辑的尽头,其实立论基本没有,比如“正义是什么”这个论题。总结下来,辩证法,达达主义似乎都是受此启发,包括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克尔凯郭尔以“反讽”来命名苏格拉底的立场,似乎也就合理了。
@2022-05-01 11:08:24
帅,克尔凯郭尔,帅
读了三分之一,造不动了,等我回来!
反讽可以对应于一种自由的游戏,苏格拉底式的反讽离弃理念从而漂浮于现实之上,它在现实中寻找对象,并游荡在永远无法满足的批评之中。它是不可琢磨的神怪,自称无知这里抓住一个对象就刨根问底,转眼间它又嘲讽了对象自以为有知的假象,将其弃之不顾,它把谈话对象的心灵提升,望见现实被摧毁后的一马平川,它又使谈话对象怅然若失,迷失于对幻想的渴望之中,它在建构与解构间摆荡却在任何时候都不归属两者,它是纯粹消极的否定混淆了现实的界限,它也是道路并作为环节振奋着生存的心灵,在神圣的疯狂,酒神般的迷醉中,它循环往复地在间隔与边界中交叉穿行,化为无尽的谈话绵延在活生生的旋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