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倡立一门新学科的封面

倡立一门新学科

施爱东

出版时间

2011-01-31

ISBN

9787500494072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以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生、发展、中落的早期历史为中心,着重讨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学科倡立与学术转型,及其派生的宣传策略、学术论争,以及人事纠纷。

早期民俗学者在极其艰苦的物质和人事条件下,为理想而奔波,凭热情而工作,为经费而斗争,但最终还是因学术论争、人事矛盾而分道扬镳。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学科侣建、学术转型、以及中道没落,涉及胡适、鲁迅、周作人、顾颉刚、傅斯年、钟敬文、容肇祖、董作宾、刘半农、辛树帜、史禄国、江绍原、杨成志等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大批著名学者,他们的个性风格与学术分歧在特定学术制度下的不同表演,典型地折射了中国现代学术的行业生态,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突出个案。

施爱东,1968年生,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通俗小说研究、民俗学学术史。代表性论文主要有《叠加单元:史诗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机制》、《故事的无序生长及其最优策略》、《民间故事的记忆与重构》、《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英雄杀嫂》、《学术行业生态志》等。

目录
导读 学科史的边界与材料
第一节 学科史的边界
第二节 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总纲 从“歌谣研究”到“民俗学”:倡立一门新学科
第一节 前奏:韦大列《北京的歌谣》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本真好看)没思路的时候就看看学术史里各位是如何搞学问的 /施靓仔真是可爱又有爱 /中大时期真是维系艰辛 /一如既往地非常喜欢顾老 /钟真·社交小熊手 /张清水一节读得分外唏嘘“我枉读了十数年书” /最后对“民俗学经典之作多是爬梳文献方法完成的”的方法感到了惶恐 还是太嫩了入错了行
有趣,能感觉到作者对该学科的深爱。
果然我对离的太近的学术史不感兴趣
3.5,主线把握很明确,也因此忽略了众多副线。注重基本史实的梳理及学科范围的框定,之外并无高论。读中大民俗学史部分真是同情他们维系之艰辛。余论一章对于学科的探讨与反思,近代民俗学研究对卷帙浩繁的古典文献几乎没利用起来,这一点作者似乎忽略了,除了叫嚣学科纯粹性之外别无所谈
学术史略枯燥,也得硬着头皮读啊。。。话说,搬家到社会学院去之后,不知道会不会变成另一门新学科了。【虽然最终还是留在文学院了。】或许某人说的对,找不到研究方向的时候就去研究学术史,然后就一清二楚了。【某人跨学科的学术嗅觉是真强,我什么时候才能做到他那样呢?】施老师这书拖了许久才读完,感觉句句戳到当今民俗学的痛处,对余论中的观点不能同意更多,或许也解释了为啥个人一直不待见田野的原因。假期回去要好好看看顾颉刚了。
本书由施爱东在中山大学的博士论文修订而成,中国现代民俗学学科史研究必读书目,内容十分精彩。
叙述与材料组织上可见施爱东老师对于中大民俗学运动材料考证用力之深,言词间隙闪烁着作者对那段诡谲、壮阔又朝气勃发的历史的如数家珍般的情感。每每读施爱东老师的著作总能发现竟有如此之角度切入和思考。
很细致很完备,细节尽显,基础史料的罗列,也缺少作者的论述,文字间多见克制,绪言写得好。
目前所见最佳的一份中国民俗研究学术史,导读部分可以视作人文领域学术史的典范。近人之学术回顾,往往立场不正,竭力夸大师辈功绩与拔高师门地位,以致立论不公。这种建构伪史的做法,其实与洗稿抄袭之类同样卑劣。
没有预想的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