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古建筑考古的封面

中国古建筑考古

宿白

出版时间

2009-07-01

ISBN

9787501027620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古建筑考古》主要内容简介:壁画和明器中的隋代殿堂、7世纪后半叶、8世纪初唐代殿堂图像和文献记录、(《通典·礼·大享明堂》条大雁塔门楣刻石中的佛殿)麟德殿和含元殿遗迹、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作业画转角斗拱]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唐五代佛塔等。

宿白,辽宁沈阳人。1922年生,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肄业,并任职于该所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1978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3年任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兼该校学术委员。同年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1999年起当选中国考古学会荣誉理事长至今。

宿白的主要学术论著有《白沙宋墓》、《中国石窟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考古》和《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等。

目录
第一章 序论
基本内涵与特征(1)研究史(3)参考文献简介(10)
[作业画斗拱]
第二章 商以前和商周建筑
商以前建筑的一般情况(13)河南偃师二里头遗迹(15)商代单向列柱的木结构(18)陕西岐山扶风发现的西周遗迹(19)令簋的足饰(22)陕西凤翔发现的春秋秦的遗迹(2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不能因为你看不懂,就胡乱打分吧,爱因斯坦相对论看懂的人不多吧,难道给打个差评
古建李老师(也是这本书的整理人)每次都强调研究史,宿白先生的古建研究史就是范本。另外比较精简的讲义,不等同于全部的建筑史,但所含信息仍旧是一个宝库。还有浙大垃圾短学期根本学不完中国古代建筑史。
专业术语还是太吃力了
非常吃力地读完了,对古建的了解太少,常常要思考一下才能反应出四注和九脊之不同,还要努力消化驼峰蜀柱阑额襻间,遇到彻上露明造、丁华抹颏栱之类真要傻半天,而且我又是缺乏空间想象能力的人,无论遗址实物都建立不起实物感,掩面去哭。不过以后去实地参观的时候,可以再好好理解。
老先生四两拨千斤,太棒。校对不严减一星。
虽然由于后来的发现在知识层面一些论断需要更新,但是在细节的探微发幽和发展的趋势洞察上实在是极为独到深远。另外,我觉得晋东南如果早被这些大家们知道五十年,许多论文可能都需要修改或重写
简明扼要,信息丰富。当得起“精炼”二字。
补标,“唐以前着重遗址,需注意:建筑的布局、柱网的遗迹和某些建筑构件,加上一些图像,了解当时建筑立面的情况”,但光靠遗址平面图,想象当时的建筑立面情况对我来说还是太难了(特别是“商以前和商周建筑”);“唐以后着重实物,重点是斗拱和梁架”,斗拱和梁架放在一起分析的时候我就搞不明白了。
一本宿白先生未刊讲稿。此前看过几本梁思成先生的著作,由于梁先生的建筑学家背景,其《中国建筑史》等书更重现存实物的研究和技法的演进,而宿白先生的考古学家背景赋予此书更丰富的遗址、文物研究,也更重视建筑结构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由于宿白先生参考的研究对象更加丰富,本书全面地勾勒出了中国古建筑自肇兴以来的发展图谱,可知汉代和唐代乃是中国古建筑两个大发展时期,许多沿用至今的部件、作法均在两代出现:如阑额、叉手、梁、一斗三升出现于汉;转角铺作、昂、梁架架构成熟于唐。而明清之后则逐渐走下坡路,不及前人多矣,生起、侧脚、叉手等被废弃,斗拱沦为装饰品。非常羡慕现场听过宿白先生本课的同学,如果日后去完成了先生最后布置的三个作业,是否也可勉为先生学生。
最后还要交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