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的封面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俄]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出版时间

2006-08-31

ISBN

9787501437870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就是以这样沉痛的题辞开篇。1973年,索尔仁尼琴决定将这本书秘密送往西方发表,这成了苏联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可以说,苏联当局决定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强行驱逐到欧洲,与这本书的出版关系极大。

这部长达140 万字的巨著,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作者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因为他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

(展开全部)

目录
《古拉格群岛(上)》:
内容提要
第一部 监狱工业
第一章 逮捕
第二章 我国下水管道的历史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部三卷本160万字的作品为斯大林同志竖立了一座丰碑!斯大林同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成就早已超过了夏桀、商纣、尼禄、卡里古拉、阿提拉、伊凡四世等历代暴君的总和,希特勒在他面前恐怕也只是个小学生。
说实话我没有完全读完,因为这部书读起来太沉重了。 这就是红色集中营,人到了这里,放弃一切做人的尊严,只为暂且的苟且偷生。 人类历史上还有这样一段丑恶的经历,也庆祝幸好它结束了。 有了索尔尼仁琴这样有风骨有良知的作家,才使世人知道前苏联的一段丑恶历史,和它必然的分崩瓦解。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其实读了好多年都没有读完,但是不好意思继续亏心的说“在读”了,只好假装是“读过”。
可以对比夹边沟记事
进度:30
讀了一部分
“它之所以依然存在,是因为这个gj制度离开它就不能存在,消除了古拉格群岛,这个gj本身也将不复存在。”2023年年度计划,愈发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从古拉格群岛的产生、建立、严酷的40年代、缓和的50年代和今日(60年代)展现了苏俄40年的历史,因为整部作品来自于不同的信件和素材,外加夹叙夹议,有一些内容有可能有“二极管”现象(包括对沙俄的美化回忆),但整体的方向并没有问题,也能让我们从古拉格,从“倒下的人们”,从底层角度看到一个“繁荣帝国”“宏大历史”下潜藏的暗处:因为新经济政策被迫背井离乡的农民、被屈打成招被迫害的耿直市民、在斗争中失败了的社会民族党/孟什维克/托派分子、在二战中“队伍错误”的各类士官、被诬蔑的各少数民族(班杰拉分子!),知识分子面对jq国家,或许也只能用这种记述来纪念了。
太厚重了,文字太多了,看了很久
只看了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