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犹在镜中的封面

犹在镜中

戴锦华

出版时间

1999-06-01

ISBN

9787501520275

评分

★★★★★

标签

人文

书籍介绍

这是北京大学女教授戴锦华在美洲、欧洲以及台湾地区的一些名牌大学访学的过程中撰写的一部思想新著。书中既有对比较文学的反思,也有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重新审视,还有对文化学、电影学、和自我内心的不断追问。其体裁虽采用名人访谈的形式,但她显得更灵活。其话话显得更有“平民”意味。用她的一些学生的话说,她不但具有一种观照“平民”的文化精神。还拥有一种拯救妇女的自我牺牲精神。所以。她在国内外。尤其是在北大获得成千上万的学生的爱戴。应该说,这也不足为怪。

目录
目 录
犹在镜中(代序)
1、清醒的立场
学术自传
文化研究的描述与立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在文化研究领域,当你谈阶级、性别、种族的时候,你必然要选择你的立场:谈阶级你站在哪个阶级一边,谈性别你有怎样的性别观念,谈种族则是你自己的种族身份。因此文化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是identity,即所谓身份、认同问题。”
话如其人。
大部分篇章读起来十分吃力,因毫无背景知识的缘故。女性主义那几篇很有共鸣!
也许正如上野千鹤子所说:“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读到戴老师这般人物在起初也会害怕展现自己的女权主义者身份,更为此前几个世纪里铁屋里醒来的女性先驱们深感痛苦与曲折。 甫翻开书时还担心于二十几年前的采访录于今天还有多少指导意义,却发现正如书中所讨论的90年代暗含着的与80年代的承袭,我们看似天翻地覆的新世纪,也只不过是此前历史的续写与沿袭,这也就意味着今日的种种问题,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被书写和讨论。而这种可以当面指出问题,表达反对意见,甚至近乎于吵架的访谈或对谈今日已不多见了,弥显出这本书的可贵之处。
1. 特别精彩但很难推荐给他人的书,戴先生句句切中要害且善于揭示简单议题之后得复杂性。本是为了女性主义的话题去看的,却在其他地方收获更多。太喜欢这种抛出一个话题能为你展开一个历史图景的学者了~ 2.1999年出版的书,谈论八、九十年代如信手拈来,如有可能还想听关于新世纪的讨论,但我深深怀疑在二十年后的今天,这样直言的话语再没有出版的可能了。 3.很重要的一个启示是,在压迫/反抗的游戏中仍有选择拒绝游戏的可能和空间。 以上。
戴爷谈吐真是潇洒啊!又及,感觉自己也陷在后结构主义理论太深了,之后得留意引入不同的理论系谱,并不断“尝试破镜而出”了,但在历史话语与意识形态话语构筑的无穷镜之城池里摸索也不至于陷入绝望,“毕竟来日放长”。
1999年,时年40岁的戴老师🥺。她的表达太好了,严肃的访谈主题能谈得深入浅出,赞叹。(原来《犹在镜中》是伯格曼,俺一部都没看过…
与学术追星无关,事实上一方面觉得自己门槛都还没够上,一方面又觉得戴老师可能会想踹一脚我这样的读者。只是好虚无,好虚无,人类真是一个虚无的命题,思考也只是加点盐进来,但是这盐会化的,而虚无又是无尽的。 以前不想上学了,是憎恶考试 现在不想上学了,是感觉自己好飘
戴锦华是那一类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她说:“知识分子至少应该成为预警者,至少应该尝试一种文化的突围,至少应有一部分还在反抗、挣扎。”读了这本二十多年前的访谈录,你就会发现无论是昨日、现在、还是未来,戴锦始终如一地“为注定失败的事业去战斗”。
戴老师年轻时候理解的女性主义放到现在还是非常有说服力,观点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