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学与革命的封面

文学与革命

[俄]托洛茨基

出版时间

1992-01-01

ISBN

9787501601202

评分

★★★★★
书籍介绍

Л.Троцкий"Литература и революция"

据苏联红色处女地出版社1923年第一版译出

用户评论
廖尼亚真的是一针见血又亳不落学院派窠臼。什么叫文学批评的天才?这就叫文学批评的天才!让我一个接受了学术训练的专业学生低下了头…… 不知道诺思有没有看过,他的眼光局限在瑞恰兹和利维斯等人身上了,要真看真左派的文学批评,那种在自由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怎么比得上真正参与十月革命的巨佬:托洛茨基、卢那察尔斯基、布哈林等等…… 暂且标注第一部分 观后感: 他用不朽的文学评论评论了一些速朽的文学作品。但这丝毫不能有损它的不朽。 苏俄之才共一石,廖尼亚与沃洛嘉独占八斗,其余人共分两斗。
读之前想着不会是超长篇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吧,几无可取之处,谋杀了我二十小时。呓语症,吃我冰镐!
爸爸的旧书。
托洛茨基的文笔太炫了,读起来不容易煽动人
社会主义新文化不能凭空建立 ,不能在形式主义上过分纠结,首要是打破根植于私有制特权的文化垄断,消除文化上有组织的阶级暴力,即打破统治阶级知识垄断,普及文化教育,提升群众文化水平。这要和经济建设工作并行,以打破物质上相对贫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绝对贫乏(生产力不足),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是文盲,连吸收现实材料的能力都极其贫弱,怎么可能有发达的社会文化?不可能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坚实牢靠的经济基础,没有科学合理的社会制度,就不可能有科学的大众思维,也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新文化,提升每一个群众的整体素质,就是提升社会的文化水平。这决不能由一个统治阶级以强制性的政治办法,以形式主义的条条框框特色口径来达成,这必须和相应的社会建设相匹配,只有发达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才能诞生出发达的科学社会文化。
看到《我们时间上的祖国》(1908)震惊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有关“朝日”(“东方正在燃烧着新的霞光”)和“躁动于母腹”的婴儿的比喻估计是借用了这篇。托洛斯基知道韦伯、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看好悲剧,提到过资本主义下的“原子化”个体。百年之后,我们仍在回溯这些人和提法。
有一说一,我认为前半部分的价值大于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在对俄国各个文学流派进行的阶级分析过程中进一步阐明了唯物史观和不断革命论,并在此基础上精妙地论述了“同路人”理论和社会主义的文艺政策。当然,也许是因为我本人不是文学专业出身,对后半部分的价值认识仅限于社会主义方面,未能认识其文学性。
无产阶级文化不存在
读不下去的人可以读读前言、最后一章和注释部分,这本书需要对那个事期的历史关系非常详细的了解,作为托主义入门书的话不太合适,但作为有一定了解想要挑战这本书的人可以直接看。观点非常厉害,攻击性被鲁迅认可的男人——托洛茨基。
可于盧卡奇的《小說理論》一起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