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熙琄叙语的封面

熙琄叙语

吴熙琄

出版时间

2013-01-31

ISBN

9787501990191

评分

★★★★★
书籍介绍

《熙琄叙语: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历程》主要收录了根本的技术与哲学观、理论整合与特色发展、第六章咨询师面对的根本议题、咨询师面对自我的议题、如何面对个案中的不同议题、如何倾听与对话(包括与沉默的关系)、初期接案的焦虑和害怕、到底要做多少个案才够、新手如何开始咨询如何通过个案磨炼自己、如何通过自己的经历磨炼自己等内容。

吴熙娟,1958年生于台北。1985年在中学任教五年后赴美求学,并获美国佐治亚州州立大学心理咨询系研究所硕士与艾奥瓦州立大学家族与婚姻治疗博士。

曾任教(督导)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圣约翰大学和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家族与婚姻治疗研究所。曾任马萨诸塞州与康涅狄格州两大家庭扶助机构主任与副总裁,并兼任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医院伴侣与家族治疗中心督导。2005年开始在亚洲华人地区开展叙事和后现代家庭治疗实务工作的训练与督导。

2012年秋天在台北创立“茵特森创意对话中心”,以传承后现代家庭治疗理念为职志,致力于后现代对话思维与技巧在华人地区的推广.

目录
第一章 我想成为咨询师
成为咨询师的动机与机缘
成功咨询师的渴望
被咨询的经验
第二章 咨询师的学习历程:个案实务工作之旅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了解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成长
时隔五年后再重读,看到当时在书背写的记录感慨良多。有一路同行至今的友谊,也有从此一别两宽的人。阅读的体验,和对咨询的理解、体会明显更深入和丰富了。珍惜和感激生活的点滴展延。20191124 总感觉有些地方没有舒展开的感觉。书里提到同侪督导总想起小伙伴地瓜,真实地与人讨论也是很重要的。2014-04-18
非常诚恳的一本书,可作为一个参照系来检视自身。1. 万物合一,咨询也是呈现“人”的一种方式,能够融入到我们这个“人”的知识、理论、技术才会活在我们身上。2. 自我督导(逐字稿、录音、录像)→ 同侪督导(理解咨询意图,见证咨询困境)→ 专业督导。3. 永远不要让咨询成为一种单打独斗。4. 定期邀请来访者反馈。5. 500-700小时个案 → 1000-1500小时个案 → 5000-7000小时个案。6. 人类学式的访问、用电影与小说来配合理论进行分析,这两种方式都可以作为咨询师前很好的训练。7. 先进入免费的系统里,然后尝试开展付费的服务。8. 先练习技术,然后带着哲学观工作。
踏实,谦卑,浸泡,成长。每位心理咨询师都应该读一读!
琄,这个字念xuan 四声,怎么那么多写错念错的……有三点很有启发:从无到有地开辟;咨询与自我的整合;带着问题前行。
不管理论知识学的有多么扎实,基础打的有多么牢固,看过多少教学视频,当真正坐在来访者对面的时候,理论就变成了一张白纸,紧张焦虑是绝大部分咨询师初期的体验。不要害怕,大量的去做个案,积累经验,理论与实践才能整合。虽然修通自己的人生议题能更好的帮助来访者成长,但是咨询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一时过不去的“坎”,觉知到什么是自己的议题,什么是来访者的议题,也可以减少对来访者的干扰。放下自己的执着,放下自己的成功经验,才能去尊重、贴近来访者的需要。
熙琄老师娓娓道来的一本带有自传色彩的书籍,没有科普和任何说教的意味,生动地展现了半道留美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的一路跌宕与收获,我也在转行的路上,需要有人来告诉我:每个行业初始都是摸石头过河,一时无法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甚至在个案中无法获得成功体验与成就感,但是,实践的积累和理论的整合是一个可以量化的过程,我还需要多做几个个案,强化督导的意义。
温柔而坚定的叙事,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
作者很厉害,在美国读到心理学博士,但是特别谦虚低调,有温柔而坚定的力量,遇到困难不放弃的精神(这点我有,只是最近有点疲)看的里面有道理的话还会记本子上,十几年没有做摘抄了,运用里面的对话分析自己的焦虑,居然还有点作用,值得一看
不错,能从书里感觉到老师温柔中带着坚韧,是一本经验分享的书,包括是怎么成为咨询师的,用什么态度做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