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道路通向城市的封面

道路通向城市

苏力

出版时间

2004-05-01

ISBN

9787503648762

评分

★★★★★
书籍介绍

“所有的道路都通向城市”,作者以凡尔哈伦的这句诗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隐喻,同时也作为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背景和基本制约。 以开放的学术视野,融和了多学科的知识,作者从制度的角度切人,集中讨论了处于空前的社会变革时期的当代中国的一些法律理论和实践问题,例如,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其制度化、习惯在立法中的地位、最高法院在宪政结构中的位置、法官遴选以及其他一系列司法改革的问题;作者试图通过细致的理论论述和实证分析水到渠成地展示并凸现这一法治实践中独特的中国问题,例如大国法治、建国法治、转型法治以及这些问题中隐含的诸多两难。本书可以说集中展示了作者对当代转型中国社会中法治实践的独特分析思路和看法。 本书的基本关注是理论的,但其附着的问题是具体的;它追求对当代中国法治实践问题的社会科学解说和经验研究,追求——种对规范性法学研究的补充。

苏力,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出版过多部著作,包括社出版的《波斯纳及其他》、《批评与自恋》以及《也许正在发生》。

目录
你看到了什么(代序)
致谢
引 论
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法治
现代法治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苏力的特点是用一种社会科学的视野来看法学,摆脱了法学著作专门化、分工化后的小空间,但单纯将法学定义为秩序,只讨论中央地方关系是否远远不够?
绕啊绕
苏力老师是让我对法律人还有一点期望的微弱信心。
苏力的文章看多了,多少也会有些审美疲劳。但要是没看过,那可真是遗憾了。看他的书,不妨听取他的劝告:注意分析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结论真的没那么重要。
制度路径与实用主义,苏力自问“看到了什么”。前几章都很不错,即使侯猛认为用天才的想象力替代了实证研究,苏力的洞察力也足够启发了,尤其是在分析“奸淫幼女”司法解释的那篇。只是关于法官遴选那篇我感觉完全没考虑制度变化的外部影响,所以有些分析没能被之后几年的发展所印证(个人看法)。
中国当代法治实践研究必读书目,内容十分精彩。
法律人,经济人,xx学家,农民,工人,企业家都在建设社会,推动变革,然而大部分建设者只能沉默。如果自由主义被肯定被贯彻,那么任何一个群体性的选择和历史性继承的意识观念,应该得到不被“前瞻性”“现代化”的笼统话语抹杀淘汰的承诺,实际上也无法淘汰。 先看了后记,苏力老师对法学家(私以为也可以扩展到学术圈子)群体的意识形态分析得很犀利,也给出了不少善意的提醒。“如果法律人真正是坚持自由主义,那么他/她可以保留和坚持自己的信念,但必须尊重民众的选择 ,而不总是要用“启蒙”来暗示自己的正确或不幸,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当成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常读常新
第三章:最高法院、公共政策和知识需求 还是新左派把中国问题看得更透彻…
前半部分写得非常流畅,有些地方的用词有种辛辣的幽默感。 后半部分的一些分析感觉逻辑没到,一些建议感觉太过理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