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电影艺术史(1920-1929)的封面

中国电影艺术史(1920-1929)

秦喜清

出版时间

2017-09-01

ISBN

9787503947599

评分

★★★★★
书籍介绍

秦喜清著丁亚平主编的《中国电影艺术史(1920-1929)/中国电影艺术史研究丛书》是理论研究者秦喜清多年的研究成果。该书追踪了2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化,梳理和论述了20年代电影的发展历程。论著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探索书写电影史的新的方式,多角度地展现了20年代电影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主要电影人物、电影政策、电影文化成就,勾画了一部生动而清晰的20年代电影历史。该书注重历史的叙述与理论的评述相结合,反映了电影史学发展的*意识,*观念。该书以平易、生动、有文彩的笔调叙写,还原了历史的原貌。

目录
序论 民族认同的三个层面
一、民族自我与他者
二、中西选择
三、传统与现代
第一章 1905一1919:中国电影的萌芽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切入角度不错,也选取了很多别样的史料,但扩展成200多页还是太勉强了。
民族电影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可见作者功底深厚。20年代的电影资料原本认为特别稀少,作者以建立民族认同感为主旨,采取了同时期中西影片对比的手法将20年代的中国电影舞台分析的非常具体透彻,很让我长见识。
补标 论述清楚 史料安排编整妥当 我爱秦老师
20世纪20年代中美电影的互动性研究。
描述也太多了
角度不错,开篇不错,可惜后边成了材料的大量堆砌。
从二十世纪喜剧明星对中国影人影响颇深来看,虽然中国电影不是开始于喧闹的人群和滑稽的小丑,而是因缘际会地渗透传统美学因素。但也正因此民族化在电影的融合和语言革新中就尤为重要。 当喜剧明星涌入银幕,卓别林和罗克开启了默片笑匠时代,中国影人也就将幽默和视觉纳入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叙事框架中。填满家庭叙事的羽翼不仅需要借助纯粹的视觉美学和节奏,也需要格里菲斯氏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技巧。《赖婚》也就成为众多家庭叙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模板。当众多语言革新因民族化的诉求交汇在家庭叙事中,中国早期电影也就开启了新的载道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