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人,机器与社会的封面

人,机器与社会

[美] 埃尔廷· 莫里森 (Elting E. Morison)

出版时间

2022-05-01

ISBN

978750438754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技术进步中保持人性的光辉,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机器与社会》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解答了这些问题。
作者简介
埃耳廷·莫里森是一位美国科技史学家、传记作家、作家和散文家,1909年出生于美国,1995年逝世。他曾任麻省理工学院资深教授,并创立了该校科学技术与社会计划,是该计划的智慧导师。武晞羽是本书的译者,曾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像资料馆翻译,翻译经验丰富,累计翻译量约百万余字。
推荐理由
《人,机器与社会》一书深入探讨了技术创新、社会变革以及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历史案例和现实问题,揭示了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深远影响。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科技背景,还提出了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深刻见解。
适合哪些人读
对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人机关系感兴趣的读者
科技行业从业者
关注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学者
希望了解科技与人类关系的社会大众。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到最后每个伟大的发明创造基本上都改变着我们人类的生活方式,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人类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的不适应感与抵触,在几年疫情期间的表现尤为明显。莫里森在此书的科学技术思想史里,举例了众多有趣与有意义的历史故事,为我们讲解在创新技术变革和技术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如何推动新技术的采用和新科技的发明,帮助人们和企业理解并适应创新技术的变迁,学会与创新和新技术共存,推动教育改革,科教兴国。
科技创新和守旧主题深度思考。史料详实、逻辑清晰、文字炼达流畅、分析透彻,透着人文关怀和反思,具有前瞻性。获得多位大咖推荐,获奖的经典作品。 作者不仅是科学史家、传记作家、散文家,也应算人文学家。本书对此已充分体现。
机器与人共存,到底谁才是赢家?
创新的发展终究是为人类服务、为了人类社会长久持续发展的,这是根本,是原则。创新不断在产生,我们也不断享受科技技术带来的成果,我们已经习惯了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任何事物,因为它们服务了我们。但莫里森在此提问:“一个适应性社会除了生存之外,是否会失去所有意义?”他认为仅仅搭建一个适应性社会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必须能找到掌控自身本质和发展方向的手段。 如此就对人提出了更高要求,莫里森在此的表述似乎也没能明确分析,只能依稀感觉要追求一个不断变革的社会模式。这种模式不应机械物质的改变而推动人的适应,追求的是人的变化。我觉得“大同理想”倒是给当前的社会开出了一个良方,把社会发展方向推向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那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和来源便有了,也会有更多值得期待的部分吧我想。
所有的智慧生物都在通过不断的科技进步、不断的探索未知来满足着自己的探索欲望。 那创新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既推动着社会进步,又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只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人类与技术创新并不是那么友好相处。从一开始的拒绝到现在的欣然接受,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智慧导师埃尔廷·莫里森在《人,机器与社会》一书中,通过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向我们展现了技术转型升级的背后,人类对于创新的态度,也帮助我们反思该如何理解新技术,帮助我们如何适应技术的变迁。
透过现象看本质,实则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机器就是新时代的产物,如何让人们接受,这个机器就得以存活,否则这个机器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本以为这本书是讨论人工智能的,结果是讨论创新的,也就是新事物、新思想带来的变化及人的应对。
从宏观上看,人类创新遭遇的困境,我们个体在面临新的挑战、新的境况时同样会遇到。看看书中那些反面案例,那些现在看起来可笑、愚蠢但当时人们却有意或无意中坚持的事情。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得发展自我、适应社会。
创新能满足人类高层次的希望和欲望,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但同时也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与不安全感,令人百般不适,难以接受。 因此创新伊始,往往充满阻力和艰难,如何铲除这些障碍?有没有经验可借鉴? 《人,机器与社会》一书,为一探究竟的读者呈现了如何破旧立新的视角。 即使时隔多年,作者在大量详实史事中思考、探索的这些规律与特性,也并未受到时空的限制,对现代的社会仍具有实用的价值。
过去、现在、未来,机器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真想看看。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