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如何控制负面情绪的封面

如何控制负面情绪

(美) 约翰·A.辛德勒

出版时间

2018-05-31

ISBN

9787505743526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时常被各种情绪所左右,它们如同无形的链条,束缚着我们的内心与行动。《如何控制负面情绪》邀请你踏上一场探索之旅,揭示情绪对健康深远影响的秘密,帮助你打破消极情绪的枷锁,释放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科学证据支持的情绪管理方法,以及鼓舞人心的真实案例,它们将引导你走向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作者简介
约翰·A.辛德勒是蜚声国际的心理咨询大师,他首倡“情绪健康”观念,并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归纳出一套防治“情绪诱发病”的实用策略。他在美国主流媒体主持“快乐度过每一日”专栏,教读者调控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其作品广受全球读者欢迎,总销量已突破千万大关,享誉世界。
推荐理由
《如何控制负面情绪》一书深入探讨了情绪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揭示了负面情绪可能导致的疾病以及正面情绪对身体恢复的强大力量。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医学研究证据,还分享了一系列实用策略来帮助读者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对于那些希望改善心理健康、寻求更积极生活方式或应对生活压力的人们来说,这本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指南。
适合哪些人读
寻求心理健康改善的人群
希望了解情绪与健康关系的读者
正在应对生活压力或情绪问题的人
对心理学和自我成长感兴趣的个人
寻找积极生活方式的实践者。
书籍解析
第一部分 情绪主宰着你的健康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远超过人们普遍认知,好的情绪具有强大的治愈力量。 医学研究发现,许多疾病并非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而是由负面情绪引发的。 脑下垂体分泌的激素受情绪影响,好的情绪能刺激激素达到最佳平衡状态。
情绪在健康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许多疾病起源于负面情绪,医学界对这一领域直到1936年才开始系统研究。功能性疾病或由情绪引发的疾病发病率高且易被忽视,医生对此类疾病的了解不足,导致诊断困难和治疗效果不佳。理想的心理疗法耗时过长,与现实医疗条件不符。替代疗法虽有历史,但风险较大,可能加剧病情。未来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研究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显著,特别是通过引发肌肉紧张和疼痛。颈部和胃部常因压力和焦虑而肌肉紧绷,产生头痛、颈痛和胃痛。情绪还干扰消化系统,如食管和结肠,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疾病。高智商人群由于责任重、压力大,更易患情绪相关疾病。然而,保持忙碌的生活方式,如农妇那样,能减轻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许多案例揭示了情绪对身体的深远影响。例如,一位妇女因儿子参军产生疼痛,手术后发现胆囊正常;情绪性阑尾炎让人误以为阑尾发炎;胀气和气肿源于肠道痉挛;压力可能导致打嗝,甚至持续到解决心理问题为止。这些例子展示了情绪如何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影响身体健康。 强烈的情绪压力会通过神经效应引起肌肉疼痛,如头痛、背痛,并可能加重皮肤病。过度换气综合征是典型的情绪诱发病症,表现为呼吸过快,引发皮肤蠕动感、麻痹等反应,甚至在睡眠中出现。负面情绪对内分泌系统的破坏严重,强烈压力刺激脑下垂体产生过多激素,影响健康。 心理压力作为最大的压力源,不愉快的情绪能刺激生长激素(STH)分泌,抵抗感染的同时也可能引发病症。长期压力导致慢性疾病和持续的不良情绪。实验显示,ST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与多种疾病的关联,环境因素如噪音也影响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正面情绪对健康同样重要。良好情绪刺激垂体分泌平衡的激素,如ATCH和可的松,对于身体恢复和健康至关重要。积极心态帮助人们抵抗疾病,乐观态度促进康复,表明正面情绪能创造奇迹,即使在无现代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也能恢复健康。因此,培养和保持积极的情绪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总之,情绪与健康紧密相连,负面情绪可能导致多种疾病,而正面情绪则有助于身体恢复。理解这一关系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 如何控制情绪,享受健康与幸福
第六章 基础情绪是不幸与幸福的根源
基础情绪对人的影响,它们是不幸与幸福的根源,分为深层和外层两种。深层的情绪,即基础情绪,不易察觉但持续不断,可能带来身体疾病。例如,沃尔特虽然外表快乐,但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焦虑因童年的创伤而持续存在,导致他的健康问题。相比之下,愉快的基础情绪,如开朗的性格,对人的幸福更为重要,应是教育的目标。
第七章 相信自己,你能成功控制情绪
成熟与人们通常认为的不一样,并非经历越多麻烦就代表越成熟 情绪稳定和成熟是相对应的两面 很少有人是完全成熟的,即使是行业翘楚也可能有不成熟之处。
情绪性疾病与生活困扰的关联并不紧密,许多患者的生活并非充满烦忧。这种疾病更多源于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未能习得维持健康情绪的有效应对策略。面对生活的种种境遇,平稳的情绪能使人泰然处之,无论遭遇顺境或逆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反之,缺乏稳定情绪的人往往带着消极情绪处理事务。 我们都有时会经历短暂的情绪性疾病,这与个人的成熟度紧密相连。越成熟的人越能妥善应对生活中的挑战。然而,社会对培养情绪稳定和成熟意识的关注度不够,导致许多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随着人们对成熟和情绪稳定性理解的加深,未来的社会和个人生活有望得到提升。 政界人物在公众视野之外时常展现出不成熟的行为,如频繁寻求情绪性疾病治疗。尽管他们努力塑造成熟的形象,但内心的不成熟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显得脆弱。成功应对生活的困难、保持情绪稳定并享受生活,这些都需要勇气、决心和成熟的态度。然而,成熟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积累。传统的教育机构如学校、教堂和家庭往往不足以培养这些至关重要的成熟品质。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和成熟态度的塑造,这不仅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知识,更在于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享受生活的美好。
第八章 怎样培养情绪控制力
成熟和情绪稳定可以通过训练获得,且对个人幸福至关重要。 情绪压力源于生活中难以控制的小事,需积极调整。 保持外在快乐和平静有助于应对生活中的大挫折。
情绪控制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成熟和无法妥善处理情绪的时刻,这并非我们的过错,而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教育。实际上,培养稳定的情绪需要从现在做起,尽管外界环境复杂多变。然而,通过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思维,保持积极的心态,我们可以逐步走向成熟,让情绪变得更加平稳。 文中特别提到了一个人叫亨利·史密斯,他得益于良好的情绪管理教育,在面对压力时总能展现出冷静和成熟的一面。这启示我们,通过学习正确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尽管这需要持续不断地实践和努力,但为了我们的幸福、心理健康,以及与他人的良好互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里还有一个名叫威廉的人物,他的故事再次强调了情绪控制的重要性。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比如被陷害,威廉始终选择看到人性中的善良,并用他的乐观和快乐感染周围的人。即使面对银行家这样的对手,他也能够发现对方的优点,这种积极的心态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压力面前,转换思维,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力量,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也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逆境中保持开朗和幽默,不仅能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还能为周围的人带来正能量。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重视情绪管理,学会用更健康的方式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第九章 人类六大基本需求:积极情绪的基础
人类内心深处存在着六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它们对我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首先,我们渴望被爱,这种情感的缺失会从童年延续到成年,影响个体的心理稳定和社会关系。婚姻中的性爱不仅是生理需要,更是情感连接的重要纽带。安全感同样不可或缺,它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对于老年人来说,失去伴侣或被亲人忽视,他们的孤独和绝望感会加剧,对爱和安全感的需求更为强烈。 创造力的表现也是我们内心需求的一部分。当我们的创新思维无法得到释放时,内心的不满和挫败感便会油然而生。这不仅影响个人的自我实现,也可能阻碍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达到更高的成就。被认可的感觉同样重要,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家庭中,当我们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赞赏,可能会产生失望,甚至选择离开。家庭主妇的辛勤劳动常常被忽视,她们在缺乏肯定的环境中容易感到疲惫和失落。 新体验的追求能为生活注入新鲜感,帮助我们打破常规,跳出舒适区。无论是尝试新的爱好、旅行到未曾踏足的地方,还是学习一门新技能,这些都能激发我们的热情,让生活充满惊喜。自尊心则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与接纳,保持谦卑和自信的态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建议我们积极给予他人关爱,减少无谓的忧虑,寻找展现创造力的机会,先学会欣赏他人,不断追求新奇的体验,同时保持内心的谦逊与自信。这些行动不仅能帮助我们满足内在的需求,也能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记住,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内心的满足,让生活充满爱、安全、创新、认可、探索和自尊。
第十章 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12条准则
生活丰富多彩的十二条准则提倡以特定态度应对压力,并通过成熟行动计划来管理。作者分享了英格利什的故事,他从平凡生活中寻找快乐,过着简单而美好的日子。尽管难以复制他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可以培养欣赏日常生活乐趣的能力,为生活赋予无价的意义。文章警示我们避免不必要的担忧,指出人们常因过度关注身体小问题而产生情绪诱导病。通过实例说明医生误诊和患者自我暗示可能加剧病情。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建议定期体检、信任专业意见,并保持乐观心态。 工作对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喜欢工作能抵御情绪困扰。面对职业选择的挑战,关键不在于选择本身,而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充满热情的人能在任何岗位上表现出色,反之可能导致自我挫败。作者比喻工作是治疗情绪问题的良药,热爱工作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即使工作繁重,热衷于工作的人不易受消极情绪影响,因为他们无暇深思或陷入消极。 培养兴趣爱好能提升生活幸福感,满足对新体验和创造的需求,使闲暇时光充实,减少负面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位老太太通过收集纽扣找到乐趣,改变生活态度,并让家人回归的故事。满足感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情况,有助于培养乐观和适应力,享受多彩人生。 某些人可能对人群极度厌恶,这可能源于童年时期的自私和自我中心,导致他们孤立自己并怨恨他人。文中提到的企业主管通过改善对同事的态度而恢复健康,强调了喜欢他人、参与社会活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积极的言辞习惯能营造更友善的环境。文章还分享了金夫人从家庭困境中找到出路的故事。尽管她曾努力帮助酗酒的丈夫戒酒,但最终决定专注于自己和孩子们的生活改善。她调整生活重心,更多地关爱孩子,为他们带来快乐。这一转变让金夫人和孩子们的生活变得积极,她本人也更加精神焕发,孩子们找回了自信与快乐。 这些准则提醒我们欣赏生活的简单乐趣,保持健康,热爱工作,培养兴趣爱好,接受现实,并专注于能掌控的事物,从而过上更充实、更满足的生活。
第十一章 打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传递积极情绪
快乐的家庭中并不存在惩罚。 经济状况不好也要给孩子自信的感觉。 家庭应该每时每刻分享彼此的快乐。
家庭环境对个人情绪健康有深远影响。负面的家庭气氛,如压抑、苛刻、冷淡、批评、厌恶、利己、抱怨、恐惧和焦虑等,可能导致各种情绪问题,甚至抑郁症、情绪不稳定及其他功能性障碍。例如,贝蒂、芭芭拉、克利福德、简和艾伦的故事揭示了这些不良氛围如何塑造个体的心理困境。 然而,健康的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弗吉尼亚的例子警示我们,自私的父母关系可能破坏家庭和谐。相反,父母之间的爱会传递给孩子,营造出温馨、平等的环境,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这样的家庭能成为孩子在困难时期的避风港,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在面对挑战时,家庭应鼓励乐观和灵活的态度。父母的关爱不仅建立在无条件的支持上,还体现在对孩子自尊心和价值感的培养上。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总的来说,一个充满爱、平等与理解的家庭环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能帮助个体克服挑战,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十二章 和谐的“性”福生活,身心更健康
性本能相对于人类其他本能来说弱多了 性是人类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性成熟是一种能力,能将麻烦减至最低,快乐增至最高。
性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常常被忽视,其缺失与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在人类活动中,不成熟的性问题尤为显著,对个体情绪健康和生活和谐造成严重影响。尽管性需求不如食物和安全感那样基本,无序的性行为却可能带来灾难性的社会和个人后果。 因此,通过适当的性教育来调控和引导性冲动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减少心理问题和社会混乱。性冲动作为生理需求的一部分,受到天生冲动、社会压力与鼓励以及个体对性理解的影响。在婚姻中,不成熟的性观念和行为尤为突出,常导致夫妻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正确的性态度应视性为中性存在,关键在于负责任地对待并遵循社会规范,以实现个人与伴侣的和谐共处。家庭、尤其是父母,在塑造孩子的性教育观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应当减少向青少年传递关于性的信息,更强调自我负责的价值观念。 在婚姻关系中,双方应共享性生活的美好目标,追求彼此的快乐而非单方面的满足。避免自私和幼稚的行为,保持同情、理解和善意,是构建幸福婚姻和美满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通过相互尊重与理解,夫妻可以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环境,让性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而非引发冲突的源头。 总之,性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关乎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更成熟、负责任的个体,构建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关系。
第十三章 化解工作中的负面情绪
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对人们的影响,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和工人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通过沃纳和中层经理们的例子,展现了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如何导致各种情绪性疾病。作者强调,尽管生活需要继续,但应学会享受工作,不让竞争控制情绪,保持积极态度。建议商业社会逐渐人性化,个人也需掌握调节情绪的技巧。
第十四章 面对死亡,我们仍然可以微笑
用户评论
微信读书 第一本情绪管理的书,有些内容啰嗦重复,整体来说颇有收获。 1.不良情绪导致情绪病,我的妈妈几乎一生都在生病,病因似乎与情绪有很大的相关性,以此为鉴,保持好的情绪。 2.每天无数次的默念“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愉悦”,不管任何时候,这句话带给我的体验都是美好的。 3.要想着办法去改变奶奶,让奶奶理解说话不带吼的深层次原因,我相信为了家人的健康,奶奶会改变的。不过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家人。 4.要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做好情绪的觉察工作。
翻译的是真不怎么样,写的也不是很有条理不是很详细,不过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这样以后用起来也会知道该怎么检索怎么进一步了解。总而言之,看书除了丰富知识,也是为了和人聊天说话时候,不会显得那么孤陋寡闻。祝每一位朋友活得精彩~
情绪会导致一些功能性疾病,学会以正面情绪替代负面情绪的方法(我要让我的思想态度保持冷静和愉悦—就现在)~学会让自己随遇而安,顺势而为。
逼得没办法了看书缓解 尽管昨晚得病的妈妈胡言乱语却似以前一样的语调批评我 让我第一反应就是想死 第二反应是为什么不一起死 想着自己站在医院顶楼还有高山上望下去的样子 以及对于接下去经济承受能力的种种惶恐。始终觉得自己是孤独的 无人体会 我羡慕那个朋友转身一看起码还有爸爸懂得 我却什么坚强的后盾都没有
一本让我产生了大量负面情绪的书。 1.翻译像谷歌机翻,不通顺,语病,啰嗦。 2.一半的内容都在讲负面情绪的危害,且支撑内容的案例都非常虚幻不真实,伪科学。 3.我看不下去了,越看越控制不住。
开卷有益。
非科普 作者John A. Schindler(1903 - 1957) 美国的著名心理咨询专家 莫诺心理诊所创办人之一 感觉可能是由他演讲的内容整理成书 书写的较啰嗦 但也有参考价值 第二部分的7、9、14章对我很有帮助
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发泄出来比较好,憋着对自己以及他人都没有好处。
很一般,可以绕行的那种
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