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
与原生家庭和解
[瑞士]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8-10-01
ISBN
9787505743823
评分
★★★★★
标签
文化
科学
教育
体育
目录
第一章 天才儿童的悲剧和精神分析师的自恋障碍
导论 / 003
贫穷的富孩子 / 007
丢失的情感世界 / 015
寻找真实自体 / 02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童年的遭遇和与家人相处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处理事物和情感的反应机制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抑郁:
治疗精神病专家的精神果然是精神错乱的,本书是没有什么逻辑的,而且是一本比较偏学术的书,翻译的也不好,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读了一遍,觉得有点懵
自我疗愈的过程。一个上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推荐原生家庭有问题的人一定读一下,哈哈
童年的遭遇和与家人相处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处理事物和情感的反应机制,很多人都会消极地去对待青春叛逆期这个话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春叛逆期是摆脱原有的环境获得新的自我最好的机会不应该被一味的压制。成年人美化怀恋童年,因为童年生活带有一种自发性,可以真实表达自我而不被压抑的自发性。这与成年后大多数人不得不存在的与内心相去甚远的陌生生活形成了强大的对比,在一种虚假的自我中始终得不到表达和真实的认可。一个人能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对自我的真实认识。不存在完美的父母和童年,唯一的良药是获得自我成长的良性反馈机制。
以人为本意在强调人的至高无上性,即人要充分享受个体的各种合理权利,他们值得被尊重,正如哈耶克所说这是自由民主社会的根基。众多心理学流派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本书也不例外。本书属于精神分析及其后继者思想的应用,尤其是弗洛伊德、温尼科特的真假自体以及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侧重于父母的自恋障碍对儿童的伤害,父母由于个人不健全的人格对儿童施加有意无意的控制,使得儿童不能充分体验各种情感从而不能形成真正的自我。他们自恋、自私、自大、抑郁、喜怒无常,某种程度上视儿童为工具以满足个人的情感需求。因此,这些儿童成年之后需要正视童年的真实生活,重新体验快乐和悲伤,重新构建个人自我才能做回自己。对父母的自恋分析其实参照鲍尔比、梅因的依恋理论会更好。
读完之后更加无法和解(笑哭脸)。2022年6月,微信读书
爱每一个孩子,那么世界会更好
看着头疼
客体和虚假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