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海上丝绸之路的封面

海上丝绸之路

[德] 罗德里希·普塔克(Roderich Ptak)

出版时间

2019-10-01

ISBN

9787505747579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15世纪初,中国的巨舰曾航行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其航程远达霍尔木兹、亚丁湾和东非海岸。当郑和于1405年首次发起远航时,葡萄牙尚未开始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西欧也并未涉足印度洋。在15世纪之前的数个世纪中,东亚与西亚之间的各条航线都掌握在亚洲人手中,本书揭示的便是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条航线,以及沿线各文明的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贯穿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被西方主导的地中海航路和大西洋航路掩盖。这条航路历史悠久,对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各文明的交流和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至今,从东非到东亚的航海者们都遵循印度洋的季风节律,穿越极其遥远的距离彼此交流,互通有无,在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层面促使各个文明区域相互联系。 相比于大西洋航路,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仍旧缺乏相关研究,在很多方面几乎仍是空白。而且由于记载稀少且混乱,当今人们对于历史上这条航路沿线的各个国家具体位置等信息知之甚少。尽管如此,对于这条航路的认识与研究仍旧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书聚焦于自远古到葡萄牙殖民时代的印度洋及太平洋各个海域历史,严谨分析了影响古代航路变迁的各种要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文明兴衰的原因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此外,本书作者也详细介绍了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的各种古代航海技术以及商路上流通的各种贸易商品,诸多内容层层相扣,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条理分明的具体图景。 罗德里希·普塔克(Roderich Ptak),德国汉学家,目前在慕尼黑大学任汉学教授。著有《中国、葡萄牙与南洋:海洋与商路,宗教与贸易》等书。 史敏岳,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讲师,北京大学德语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德语近现代文学,在校主讲德国文学史等课程,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和译文数篇。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地中海模型
第二节 亚非海域
第三节 模型的局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整本书感觉还是条理很清晰,导论部分也挺不错。这种大部头的书很难写也很难读,这本算是非常友好。问题是没有史料和文献做支撑,不过最后的外文参考文献是难得的资料收集
好爱这本书的书香味!好奇后浪这个系列都这么香么?真香现场,想为了书香味买书了。。。
该书由著名德国汉学家罗德里希•普塔克(葡萄鬼)撰写,聚焦贯穿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严谨的笔触描述了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由亚洲人主导的宏大海洋世界。
体例较接近《亚洲史概说》,以布罗代尔手法作为引文;基本梳理了海丝商路,其中关于东南亚的商路论述,贸易发展给予较高评价。 相比陆路极易被强敌封锁,海路更为分散,宽松(当时技术条件难以封锁海峡及公海)。而分散,跳跃的动态特性也让真实与虚构长年共生,难以厘清脉络;自有之物置身陌生之境,凸显异域风采的敏感。 略显伤感的是,明与葡在最初的接触后,葡的记载呈现出一种丰富无比的多样性;而明,却对文本中的一切变化关上了大门。
8.5。很好的入门读物,但称不上通俗,因为信息量非常大。作者(和译者)很有条理地处理了这些信息,将其勾勒成一张横跨东西的沿海图卷。读罢,对从长江入海口到红海口的一系列城市、势力与文明有了图景式的概念。作者于可知处言之,于不可知处停笔,不失史家严谨。贝克书系的“简史”真是一如既往的优秀。最后,图多,好评。待二刷。
学术味太强,考据很多,适合做学术书,不适合休闲。
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爆发。这时,朝廷忙着平定内乱,放松了对西域的管理,陆上丝绸之路就被沿线的各个势力控制,商路就不再通畅了。接下来的唐末、五代时期仍然动乱不断,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用于远销的丝绸、瓷器的产量不断下降。而且商人为了活命也肯定不愿意冒险做生意。这都导致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而东南地区相对稳定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海上贸易开始一点点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海港城市发展起来
有点罗列
概述概述。来深圳之前我对福建广东地区的印象是:完全无文化底蕴。读了几本之后,get到了南方沿海地区另一种氛围的历史。不以建筑为依托,而是在沿袭下来的习俗与贸易。
由东向西将海上丝路讲了一遍,可能由于严谨,资料不足就不细说,所以内容不能说不全面只能说不够详细……有些地方我真的好想摇着作者肩膀求他,您再展开讲讲啊!听说的也行!我缺这点流量吗!(b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