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可是我偏偏不喜欢的封面

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吴晓乐

出版时间

2020-11-12

ISBN

9787505749535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处女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鸣惊人之后,毕业于台大法律系,却走上作家之路的吴晓乐带来了她的第一本随笔集《可是我偏偏不喜欢》。她以诚挚、洞察幽微的笔调,去揭示那些我们无比熟悉却视而不见的事物。她写女性之间隐藏的厌女情绪,体察女性潜移默化的“月经耻感”,也自陈母女两 代人的冲突与和解;她写自己曾为迎合男友病态节食的经历,回顾言情小说如何塑造了女孩最初的爱情观;写“女神”这个词背后隐藏的陷阱,也反思“年轻人一定要在大城市拼搏”这种论调。

由于下笔精准,简中版尚未上市,就有读者手敲其中篇目分享,获上千人共鸣。

那些很好很好,可非我所愿的,可不可以不要?能否任我们长齐个性,拥有不与人同的自由?

——————————————————————

《正果与它们的产地》

不想结婚的人们,应值得一次鼓励,他们对自己诚实,诚实地说,目前并无把握负担谁的逆境、贫穷、疾病与哀愁。在天灾满布的现世中,他们调节着人祸的比例。

《习得复忘掉》

世人常误解一件事:仅仅男性特别喜欢折抑女性。绝非如此,打自很小的年纪,我时时见闻,那些坐成一圆桌的女人,如何将一位不在场的女性给说得低进尘埃里。几乎每个女生都接受了一套完整且顺序俨然的厌女练习。

《我与我的血》

自那回起,我变得相当尊重自己的月事,部分是不想再挨针,部分是我终究经验到,当我厌恶着自己这规律地滴出鲜血的身体时,我的身体也以等量齐观的恶意回敬着我。

《圣母病再见》

圣母的存在,是为了让人崇拜或耍赖,不是为了相爱。……珍惜生命,具体的方案之一便是汝不可宠坏他人。不要硬生生剥夺别人实际感受生命的可能性,不要代人受过,更不能替人顶受生命的细小砾磨。

目录
序 曲 书写的起源
女儿们在天平上踌躇
我与我的血
习得复忘掉
铂铱男孩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堆叠了性事情事婚事孕事家事,但沉着沉静,一篇一篇慢慢推进。只要多一位女作家写初潮、自渎,写欲望的弥漫与辛苦的压抑,就多了一些交流的空间。要勇于说不喜欢,特别是,迎向别人目光里的刻板。
有友邻编辑向我推荐这本书,我看到得到上有电子书,就简单阅读了一下,是一个年轻女性对成长的反思,以及如何寻求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依赖外部肯定的自我认同。文字很清新,不做作,完胜那种自恋的湾湾腔。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只是来自那些恢宏雄辩的思想,也来自忠实于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这种能力需要保护和唤醒。我看这类书已经有些迟了,如果在二十岁之前能读到这类书,如果能遇上这样一个朋友,能从中获得觉醒和顿悟的机缘,那多好!
为了维持精神生活上的绝对,许多创作者只能对于物质生活相对了。不止一回,看到创作者坦承自己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上力有未逮。暴食者有之。酗酒者有之。颠狂者有之。药物成瘾者有之。半夜会孤坐在沙发上自我怀疑者,亦不在少数(越写越觉得跟某些创作者共处一室,可能是上辈子踢翻他的骨灰坛)。即使创作者看似“没有在进行一个创作的动作”,也不代表此刻他是可亲的,很有可能他的内心搬演着宁静的风暴。作品与真实生活中欠缺一个明确的分野,有时戏剧性逾越了作品,浸润至创作者的现实认识。想到上述种种,不禁冷汗直流,陪伴创作者,何尝不是苦行一种?且苦行的果往往不是结在自己身上,而是落于邻地,成全他人之美。创作者在做功,身边的人则是做功德。钓雪按:想起了杨德昌的《恐怖分子》(1986):写个小说怎么会变成那么要命的事呢?
看到书名的那一刻,我就决定我一定要读这本书。想起金庸先生在《白马啸西风》最后写的那句:「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可是我偏偏不喜欢》是其中一篇短篇的标题。哎呀,你说的那些,进修、考公职、存头期款,增加竞争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这是一本短篇散文集,20篇精巧的小散文,少的不过寥寥3、4页,长的也不过10页左右。从重男轻女、面对初潮、懵懂初恋、社会话题、台北房租、豢养宠物、与弟弟的相处、与母亲的关系、对父亲的不忍、与阿嬷的回忆,几乎涵盖了女性成长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的故事。我相信,每个女孩都能从这20篇短文里 找到属于自己心事的那一隅。当现在「女权」已经成为一个时髦而热门的话题的时候,太多的声音总是把这个词烘托得太过攻击性。其实,最初争取的,不过只是「平等」二字而已。
贝壳送我的书,比起书名和封面可能带来的营销感,内容还行的。可能和作者的背景比较相似,共鸣蛮多,关于父母的部分有些还蛮戳。有很多轻巧的比喻。是好读的随笔,但可能更像是重新咀嚼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且因此很容易觉得作者的抖机灵不必要(。)可能是可以给年纪小一点的人提供帮助的,但我不想咀嚼共鸣了
如果在二十岁以前读应该会更合适吧 说的道理都懂,但她能以更细腻温柔的方式表述出来,告诉你:我都明白,我都谅解你。 文字偶尔也有矫情卖弄之处,不过不会让人接受不了,况且,怎么忍心给这样敏感而柔和的人挑刺呢。 可是我偏偏不喜欢。好傲气的一句话。 我们大多数时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但为什么不敢说呢,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了,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得知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写的,迫不及待开始读。很适合今天这个节日! 21篇短文,记录的是作者身为女性的经历、感受和困惑,在这本书里每个女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做女生这件事为什么值得特意写下来,因为我们真的和男生活在不一样的社会里。
我尊重我与你生于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可能性。拥有自己觉得的自由。
好些段落深有共鸣!我的困惑也被精准的文字道出来了!
推荐给小女生读不错